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隧道股份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胡新朋

2021-02-05 21:54:37浏览:1222 来源:中铁隧道股份   
核心摘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胡新朋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开局之年,更是集团公司负重爬坡、逆势上扬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关键之年。在这个新形势下,集团公司两会于2月4日胜利召开。
会议全面回顾了集团公司2020年在严峻复杂是最大的吊车12000吨吊车的形势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经营开发和项目管理两大中心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大会通过对公司内外部形势进行分析,明确了全集团2021年总体工作思路,同时结合中国中铁提出的“123456”工作策略,对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要“聚焦质量效益,深化改革创新,从严从实从稳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要“抓改革,促创新,控风险,提质效,为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以首个项目为依托,密切关注市场形式发展变化,在同平台作为竞争对手的同时,能够合纵连横,加强与央企优势资源、地方龙头企业、政府平台公司和其他竞争伙伴的战略合作,建立联合开发区域市场的工作机制,形成统分有序、主体协同的大经营格局,达到辐射整个市域铁路市场,甚至是长三角地区以及华东片区的战略目标。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在新时代国家强国战略支撑下,隧道建设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必将在推动隧道施工技术进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只有具有先进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这凸显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上具有的重要作用。公司将继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积极完善科技创新的组织、规划、实施、总结、转化、奖励等管理措施,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科技创新和项目实践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再发展,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实现产学研结合,充分借助行业内院士、专家、学者的智慧,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行科技创新。以具体工程实践为依托,以科研创新为目标,全面促进科技创新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彬在行政工作报告中提到“突出两个抓手,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强基”。一方面要求我们狠抓经营开发,在做大规模,做优质量上下工夫;另一方面要求狠抓项目管理,在管好项目,提高效益上下功夫。上海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于保林在报告中提出“我们的专业技术优势正在积蓄寻求新的突破”“继续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持续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对此感同身受,感慨良多。作为隧道施工的专业队,我们曾经创造了辉煌,引领和见证了隧道施工领域的四次技术跨越。但目前工程建设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同行单位都在飞速发展,相对而言,我们的优势已不太明显,企业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需要发展的更快、更好,继承和发扬几代隧道人的精神,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主动作为,攻克隧道施工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特别是在“四超”盾构隧道、穿江越海隧道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重新占领隧道施工领域的发展高地,无愧隧道施工国家队的称谓。我坚信,只要在公司党委、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中隧人积极行动起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必将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跨越,为中国隧道建设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机场联络线11标
一要
供稿:胡新朋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公司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明确,目标定位非常清晰,唯有将个人的努力汇入公司发展的洪流,依靠公司提供的平台和机遇,感恩时代、感恩社会、只有“每个人都了不起”,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为11年后重返上海的首个项目,
编辑:付英航
二要
干好在建,在这个高手林立的舞台上安全可控,质量过关,进度领先,技术引领,成本可控,要有效益,内部赢得赞许,外部赢得口碑,重塑隧道品牌,要取得项目管理的全面胜利;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隧道股份以实干成就梦想,用奋斗拥抱远方!中铁隧道局的2021明向起航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