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本期推出海外之声 | 大西洋边有个“搬砖少年”↓↓↓
工人们弓着身子,奋力地扬起锤子,一下一下地敲击在石块上,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敲击声,石块规整地分裂成相似的形状,在山东文登水库护坝施工现场旁,十三岁的少年远远地看工人们施工看得出神......
十一年后,他带着一腔热血加入铁建队伍,踏过万水千山来到大西洋沿岸的几内亚,并带领几十名几内亚工人担起浆砌片石任务。他就是2019年新员工李辉。
李辉“言传身教”几内亚工人施工作业
砌水沟的少年
几内亚达圣铁路项目三标段范围为河南国际车站至圣图矿区站,标段内浆砌片石工程总量超过10万方。其中,李辉负责路基浆砌片石施工。
当地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享有“地质奇迹”的美誉,国土内多为矿石、少有岩石。而对于施工来说,既没有丰富的原料,也没有像国内一样专业的石料厂来生产加工。项目部因地制宜,利用挖方段爆破产生的石块,经破碎锤处理后用于浆砌片石施工。
面对困难,李辉没有退缩,他找师傅熟悉了水沟施工流程,自己再认真钻研,再对几内亚工人开展培训,从选石、砌筑、拌合砂浆等多方面入手,统一标准、严格要求。
由于工人没有相关经验,李辉先让他们每个人上手各道工序,再根据个人能力将其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他带领着几十名零基础的工人组建了一支队伍,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工作。
截至目前,李辉带领的团队中有近八十名几内亚工人,培养出了大量合格的砌筑工人,为项目属地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为加强对工人的日常管理,提高工作积极性,李辉选拔出四名几方管理人员,并实行责任承包制,分小组、定工作量,由几方管理人员监督落实。此后,当地工人工作效率、积极性大大提高,施工现场常有他们自觉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每当谈起李辉,项目副经理张文波都赞赏有嘉:“李辉这小伙子人高马大的,能吃苦,又肯在基层下功夫。”
做好海外建设的一块“砖”
和国内不同,国内专业人员丰富、流动方便,而几内亚项目位于国外,人员调动不便、人手短缺,关键时刻只能由技术员上场。“我是达圣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李辉憨笑道。
李辉向几内亚员工作技术交底
2019年10月,李辉怀揣着一腔热血投身海外建设,但现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在接手浆砌片石施工任务前,初出茅庐的他先后对接旋挖钻工班、三工区梁场的工作,负责标段内80%的桩基施工以及预制T梁的张拉和压浆。
工作不熟悉、语言不通、环境恶劣等因素在起初给他来了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他毫不气馁,遇到难题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由于学习能力强,李辉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协调机械作业、指挥几内亚工人施工。
几内亚工人不懂的,他就手把手教;现场交流有问题,他就拿着手机翻译软件,用上英语和自学的法语当起翻译。
“作为一名新员工,他积极主动融入集体,在工作上勤奋好学、认真负责,总能迅速掌握现场的技术要点。”工程部部长张小敏这样评价。
由于桩基施工区域地形特殊,土质复杂且多为黏土,导致施工钻孔过程中易塌孔。为了最有效地利用国内运输过来的材料、避免塌孔现象,必须及时进行作业。因此李辉总是吃过晚饭就匆匆赶往工地,凌晨两三点披星戴月而归。通宵达旦地作业也是常有的事。前期对讲机基站没有建好,为了及时联系拌合站运输混凝土,他总是来来回回地爬山坡找信号,几个月下来瘦了十斤。
李辉检查浆砌质量
“在梁场工作期间,李辉虚心请教,勤学勤问,从学习到学会,只花了短短两天时间。”三工区工区长陈磊说,“由于龙门吊投入使用,加上他和几方员工默契度越来越高,最初半天才能拉好一片梁,到后来二三十分钟就能拉好一片梁。”
父辈的纽带
和众多奋战在一线的铁建人一样,李辉的父亲总是常年在外,随着项目辗转四方。因为聚少离多,他分外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刻。自四五岁起,他就开始跟着母亲到父亲所在的项目探亲。小时候,他总是被工地上大大小小的机械设备所吸引,因此他最喜欢的玩具也是挖掘机、吊车这些机械模型。
那时候,大人们问起他的理想,他总是仰着头兴奋地说:“我长大后要当挖掘机司机!”
年纪再大一些,李辉每年的寒暑假基本都是和父亲在项目部度过的。这时的他开始记事,吸引他的不单单是巨大的机械了,还有不同工种的工人、分工严密的工程。但对他影响最深的,还要数父亲忙碌的身影。
父亲总对他说:“往小了说,我的工作是为我们的小家。往大了说,我的工作更是为了大家!”是啊,父亲的双腿丈量过多少条宽阔的柏油路,父亲的汗水又滴落在多少条交错的铁轨之下,
从那时起,李辉就下定决心,以后要成为像父亲一样平凡但伟大的人。如今,他一步一个脚印,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谈到海外工作的难点,李辉说:“技术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解决,但是海外工作最大的难点还是对当地员工的管理。”
为此,李辉花了很多精力摸索管理经验,他们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每当他调一次岗,隔三岔五都能接到不少老员工的问候电话。他乐于学习、吃苦耐劳,自学法语和几内亚工人交流,又言传身教,手把手将学会的技能教给了他们。
那个跟随在父亲身后的少年,和其他奔涌入海的后浪一样,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展示着新一代铁建人的青春风采。
图文:丁亚星 编辑: 蔡繁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