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公司载誉满满,各类喜讯纷至沓来。在中施企协公布是吊车论坛的2020年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中,华海公司申报是吊车论坛的《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机技术研究》《地铁运营线100米长轨更换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大断面长距离综合管廊矩形顶管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三项科研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值得一提是吊车论坛的是,此前华海公司申报的《轨道交通人防工程综合建设项目BIM技术应用》科研成果,还荣获中施企协首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三等奖。
据悉,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包括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旨在提高工程建设行业在工程管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奖项评选范围涵盖了冶金、有色、建材、铁路、公路、通信、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等工程建设各个行业(专业),贯穿工程建设各个环节。
▲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机(第三代铺轨机),可实现整机免解体转移及长途转场运输
华海公司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施工条件复杂、空间受限等特点,研制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机,实现了行进过程自动变跨、免拆解转场,开发了自动检测控制技术和铺轨机安全技术,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运行转场风险。该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五项,填补了国内城市轨道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设备的空白。该技术在南京宁和城际铁路一期工程、重庆地铁10号线轨道01标工程、常州地铁1号线轨道02标工程中运用。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显著,综合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根据行进过程自动变跨铺轨技术与原铺轨技术对比,共计节约成本600余万元。
▲华海公司自主研究《地铁运营线100m长轨更换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填补了国内地铁采用百米长轨更换施工的技术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海公司依托于上海地铁1号线无缝钢轨换轨项目,对地铁线路长轨更换和线路病害整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地铁100米长钢轨更换工艺》,大幅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效。该项技术开发了运营线长轨存储、运输、更换成套工装设备和快速换轨施工工艺,优化了劳动力组织和安全管理方案,首次在国内地铁实现了不影响地铁运营的条件下,百米长轨更换施工,保证地铁不间断正常运营。应用了轨枕歪斜、套管失效整治工艺和装备及“异形轨距块”,实现了地铁轨道病害的快速整治;利用既有车辆维保基地建设了长轨存放场,开发了“横梁可旋转固定长轨装置”,解决了地铁隧道内小半径曲线、大坡道地段100米钢轨运输的难题,保证了运输安全。该技术取得7项发明专利受理,获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在上海地铁一号线换轨工程中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地铁采用百米长轨更换施工技术空白。
▲华海公司承建的苏州城北路综合管廊工程,是我国目前管廊施工领域顶距最长、断面最大的矩形顶管工程,被业内誉为“中国第一顶”
华海公司依托苏州城北路元和塘矩形顶管综合管廊工程,针对矩形大断面、长距离顶进、浅覆土下穿河道等重难点,开展了始发接收、顶进减阻及浅埋过河等研究,形成了《大断面长距离综合管廊矩形顶管建造关键技术研究》。该技术优化了矩形顶管机刀盘组合与布置,研制应用了十字锥形破土装置,解决了矩形顶管机切削盲区的开挖技术难题;优化了减摩材料的配合比和加注工艺,综合应用管节涂蜡、触变泥浆、浓泥加注等减阻技术,有效降低了摩阻力,实现了大断面、长距离一次顶进。该项技术取得 3 项实用新型专利和 3 项发明专利受理,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轨道交通人防工程综合建设项目BIM技术应用》成果,是苏州人防停车场项目在实际施工中,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技术交底和三维建模,以BIM三维成果为平台,进行三维图纸审查和优化,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模型和现场对比,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同时通过BIM平台运用,实现了模型轻量化、数据协同、表单管理、二维码技术运用等管理,并进行了BIM插件二次开发,申请两项BIM发明专利。该项目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施工前期提前发现问题,提前解决,累计节约工期约130天,节省成本约230万元,为企业降本增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编辑策划:局宣
稿件来源:华海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中铁上海工程局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