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姑苏城发出英雄帖,中国铁建宣传精英齐聚苏州
11月13日至16日,为期4天是吊车出租的中国铁建2020年新媒体培训班在苏州顺利举行。此次培训旨在适应新形势下宣传工作需要,锻炼培养一批高素质干部人才,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打造融媒体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全系统宣传战线打赢阵地战、歼灭战、突击战是吊车出租的能力,有效服务中国铁建重点区域市场。
培训班由承办,聚焦“头顶有座姑苏城”主题,一线取景,团队作战,用镜头记录苏州城市快速发展之下,中国铁建建设者与城市共同成长是吊车出租的感人故事和精彩镜头。此次培训本着高阶培训、优中选优的理念,经过各单位推荐和学员前期上报作品的考察,来自全系统30名新媒体骨干组成四支战队,以“头顶有座姑苏城”为题,选取苏州桐泾路隧道、金鸡湖隧道、地铁六号线三个重难点工程,学员们分组制作独立小片,最终串联形成专题片,同时来自各公司的13名新媒体骨干组成观摩团成员,分散融入4支战队,记录反映此次活动,并推出幕后花絮片。11月13日,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金鸡湖隧道项目部召开
中国铁建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宣教处副处长刘志强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他指出,此次培训班是为中国铁建培养后备新媒体人才的重要举措,他要求参训人员要走在前列,拍摄出前列的作品,要干在实处,认真做好培训期间拍摄工作。集团公司宣传部部长刘月诗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4天的时间紧张短暂,4组学员在组长带领下,策划、拍摄、剪辑全流程参与,边练边学,很多学员披星戴月只为采集一瞬的精彩镜头,而各组更是通宵达旦,把一个个镜头串联成精彩的铁建故事。
在美丽的金鸡湖畔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的工作地点
在苏州的水平面之下
而他们的头顶
就是最繁华的苏州工业园区
他们的终点是困扰当地10年的断头路
如今桐泾路隧道建设者发起挑战
头顶上是苏州城,肩上是责任
而脚下是城市通向未来的奋斗之路
一墙之隔,两方天地
现代与古典的相遇在苏州地铁6号线
拉开序幕
城市在不断长大
曾经的姑苏城外寒山寺
也已成为姑苏城中景
城市要发展、文物要保护
这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难题
在景区建设地铁
以现代工艺疏通城市发展痛点
打通的不仅仅是一条地铁
更是打破现代与古典之间的阻碍
打通城市通向未来的通道
观摩团边看边学,重在实战,通过4天的记录制作花絮视频合集。
近年来,苏州经济社会建设快速发展,中国铁建践行“四者”定位,紧扣城市发展需求,不断为解决苏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提供铁建智慧,贡献铁建力量,此次选取的3个项目极具代表性,桐泾路隧道打通困扰苏州政府近十年的断头路,中国铁建提供设计、施工、装备制造一揽子方案;金鸡湖隧道打通金鸡湖两岸大通道,为湖泊星罗密布的南方城市提供参考解决方案;苏州地铁6号线地处穿行于苏州园林之间,打通城市发展与人文古建之间最后的阻碍。 苏州桐泾路隧道项目由铁五院勘察设计、集团施工、重工集团提供装备,是系统内打通全产业链,通过践行“三转四者”定位,加大科技创新,成功解决政府急所,深度开拓区域市场,实现政府、企业、百姓“三赢”的典型案例。10月26日已开始盾构掘进,是目前中国首条下穿运营高速铁路大直径盾构隧道,设计为双洞六车道,开挖直径 13.67米。盾构机超浅地段始发后,将在490米内连续穿越万顺楼、报恩禅寺等文物建筑、山塘河以及运行中的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北环快速路等重大风险点。集团施工的金鸡湖隧道位于苏州工业园,东西向横穿湖底,一次性融合两条3车道隧道以及地铁,是国内最长明挖法城市湖底公轨共建隧道。作为苏州市“八纵八横”板块间主干路系统和园区“十三横十二纵”主干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鸡湖隧道被列为园区的一号工程和省市重点民生项目,对于缓解园区东西向跨湖交通压力、提升园区整体交通承载能力、加强湖西湖东联系和方便百姓出行具有重要意义,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通车。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起于苏州新区火车站,东至苏州工业园区。拙政园车站主体距拙政园园林围墙最小距离10.6米,距苏州博物馆地下室最小距离4.22米,安全穿越文物古建,是施工重点和难点。同时拙政园站施工范围内存在较多管线,需迁改管线数量多、种类杂、周边道路狭窄、交通疏解难度大。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