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仅两年
这座历经百年沧桑是吊车论坛的太原老站
如被施魔法
旧貌即焕新颜
它是吊车论坛的前世
太原市民王阿姨
“原来这里就一条道,又临近华北地区最大是吊车论坛的服装城,不仅道路狭窄、管道老化,卫生条件还十分恶劣,出行高峰期拥堵的水泄不通。”
它的今生
太原市幸福巷市民李先生
“还是铁军团队有担当,说到做到,这么短的时间就建成了这么漂亮的工程。我们太原老百姓有福了,不仅出行更方便了,环境好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如今我们的幸福巷也算名副其实了。”
从太原迎泽大街下穿火车站通道项目到火车站东广场及配套路网项目、五六号调蓄池工程项目,再到双塔北路改造项目,二公司马蹄轻快大秀肌肉。
迎泽大街下穿火车站通道
地面以上,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飞驰而过,旅客到发量日均13.3万人次;地面之下,历经5次大型、20多次小型站改的太原火车站,错综复杂地隐藏着废弃桩基础、旧钢轨、旧轨枕等200多处障碍物。如何在不影响火车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安全下穿,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穿越太原火车站,最浅埋深仅2.6米,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冒顶和大面积塌方,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反复论证,不断创新,在管幕法施工的基础上,他们大胆引入盾构机,形成管幕结构法施工工艺,并顺利完成试验段掘进。
2018年10月16日,历经300多个昼夜,顶进完成5000余米钢管后,两台盾构机最终安全、平稳穿越所有重大风险源,安全穿越太原火车站。
火车站东广场及配套路网
工程总投资6.06亿元的太原东广场项目是对百年老站太原站的又一次重大改造。
工程合同工期为14个月,比2年的理论工期足足少了10个月,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要完成2公里多的环线道路、桥梁,高架送客平台、接送客上下匝道,地下四层主体工程包含3万多平的地下车库、地铁预留工程,以及机电、给排水等的全面建设任务。工期的巨大压力骤然而至,但困难远不止于此。
在寸土寸金的太原市中心,项目既没有钢筋加工场、拌合站,连材料堆码场地也无从谈起。
东广场与调蓄池、双塔北路同时施工,交叉施工加之场地受限,使得材料运输和周转异常困难。
兵贵神速!施工现场,几十个工种、工序“见缝插针”在地面和地下进行立体交叉作业,在线同时施工最高人数达到2200人,大型机械近百台(套),施工现场24小时机械轰鸣、人声鼎沸。
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然1个月完成了1万多吨钢箱梁架设、焊接任务。
工程建成后,广场接送车辆将实现“高进低出”“即停即走”,极大缓解客流不断增加的压力。
双塔北路改造工程
双塔北路改造工程不仅工序繁琐,协调管线迁改也极为困难。
对于擅长山岭隧道、高墩大跨施工的二公司建设者来说,路面施工显然不成问题。然而,面对错综复杂的地下管道迁改,他们却犯了难。
管道迁改就像给城市做血管手术,是个精细活。用机械,挖这根可能会碰到另一根,且极易破坏电力、自来水、煤气管线,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太原城大面积停电、停水,甚至造成煤气泄漏、爆炸。
一年的工期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热力、路灯、联建、雨污水等14种管线迁改及路面主体施工。
今年8月,历经一年时间改造完成的双塔北路正式完工并交付使用。这一条备受市民关注的老旧道路,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
自此,曾经与拥堵划上等号的双塔北路,变成了一条宽敞的双向四车道。改造后的双塔北路,以地下隧道的方式,通过原线路,从而实现人车分流,车辆可以实现快速通行。
五六号调蓄池
由于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一旦出现大暴雨,极易造成城市内涝,于是就在原有缓洪池的基础上新建的“升级版”调蓄池。池子采用全地下布置形式,最大池容量可达15万立方,足足可容纳117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在短短几个月挖一个足有6层楼深,面积比一个足球场还大出一半的蓄水池,难度很大。
调蓄池与东广场项目仅“一墙之隔”,要共用一条便道,整个项目又全是地下工程,只能多台小挖机配合大挖机来回翻倒,再用长臂挖机装车。
场地狭窄,路面以上和路面以下要同时进行立体交叉作业。为解决这一难题,他们会提前对所有机械“排兵布阵”,确保高效利用有限的机械和场地。
调蓄池内部安装了一套真空清理阀门设备,检修等操作全部在外面进行。调蓄池内的真空阀门会将空气抽走形成真空状态,通过气压将池底淤泥抽到池外进行处理,实现泥水分离。
池内还安装了除臭设备,能有效地阻隔声音和异味,对附近居民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调蓄池的建设,也为太原市建设“海绵城市”做出了贡献。
点击下方完整版,查看完整视频
从脏乱差的弄堂小道,到集交通、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公司太原项目群为城市大型火车站及周边路网一体化升级改造综合体工程建设贡献了铁建力量和铁建智慧。
未来,这种模式可作为“样板”,“复制”到城市火车站周边,为其统一规划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