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徐工起重机上下全员投身到研发K系列产品的战斗中后才知道,现实远比想象更加残酷。为了确定产品型谱,当时徐工成立15人调研小组,展开了中国起重机甚至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历史上,首度最深入、最系统的“用户需求调查”。在全国各地走访时,我们脑子里每天想的就是用户喜欢什么产品,多少吨的设备最有市场。
几个月的马不停蹄,最终K系列确立了最初的基本吨级型号——16吨、20吨、25吨、50吨,借此时机,也在中国首开“产品统型、系列设计”之先河。
正式进入设计阶段后,新的“拦路虎”摆在我们的面前——驾驶室和起重臂的高低位置如何协调,传动系统该设置为单一还是多种配置,发动机的选用和前后位置该如何确定……会议室的争论每天从清晨持续到天黑,底盘总体设计员赵斌和同事们绞尽脑汁对各个难题一一击破。
很多人都瘦了,没时间、也没心思吃饭,问题摆在面前,时间却不等人,我们必须尽快把K系列研发出来,才能让徐工获得新生。 走过这一路,我坚信未来,不管K系列怎么升级,怎么变化;开发这款产品中形成的凝聚力和精神,一定会在徐工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