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国有色金属与垂直运输机械操作的危险源分析及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要求

2022-07-04 18:09:09浏览:240 来源:履带吊   
核心摘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机械与垂直运输机械操作的危险源分析及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要求、劳动用品配备和穿戴要求、作业过程安全要求及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起重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作业的危险性分析和主要危害控制措施等安全作业要求,对设备和劳务用品的佩戴要求,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紧急情况下的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情况。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有色六冶建设有限公司各类起重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的一般安全操作。

2 规范性参考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对于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

起重机钢丝绳维修、保养、安装及报废(GB/T5972-2009)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

物体撞击、机械损伤、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触电(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起重机故障事故应急预案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3 危害分析及主要危害控制措施要求

表 1 危害识别及主要危害控制措施

职位类别

危害描述

风险来源

分类

可能存在风险

(事故类别)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起重和垂直运输机械操作

起重作业非专人操作,吊车司机、指挥信号、吊钩工不具备特定操作能力

非法工作

其他管理缺陷

起重伤,其他伤

重大危险

执行5.1.1、5.2.5

健康状况不佳和职业禁忌症

做禁忌工作

其他伤害

一般危害

执行5.1.2

作业前未检查工作环境、吊索、防护用品等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的缺陷

起重伤

电击

一般危害

执行5.1.3~5.1.5

起重机械的选型与施工工作量的需要不匹配,基本承载能力不符合施工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要求,安全保护装置不齐全、灵敏可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的缺陷

起重伤

重大危险

执行5.2.1~5.2.5

履带吊吊装作业空间碰撞距离计算

夜间施工时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照明不良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露天吊装作业

下落的物体

非法工作

起重伤

物体撞击

重大危险

执行5.2.7

轮式或履带式起重机作业的吊装区域内没有警示牌,无人看管。吊装物未与人员保持安全距离,吊车吊运人员,人员在吊装件下停留或工作,无关人员进入吊装作业区

监护错误

安全距离不够

起重伤

物体撞击

重大危险

执行5.2.9

操作人员未按规定的起重性能作业、超负荷作业或吊起不明重要物件

非法工作

起重伤

重大危险

执行5.2.10

穿绳、挂绳、试吊、拉绳、吊、绑、部件、设备的吊装作业不符合操作规程

非法工作

起重伤

重大危险

执行5.2.11~5.2.13

吊起长时间悬在空中的重物

操作错误

起重伤

物体撞击

重大危险

执行5.2.14

起重机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规定要求

保护距离不足

电气损坏

电击

重大危险

执行5.2.15

钢丝绳质量不合格,结构、强度、编织不符合要求吊车公司,钢丝绳磨损严重,断丝。

附件缺陷

起重伤

重大危险

执行5.2.16~5.2.20

起重机吊钩和吊环的补焊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的缺陷

起重伤

履带吊吊装作业空间碰撞距离计算

重大危险

执行5.2.21

起重机在使用时不应检查制动器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的缺陷

起重伤

重大危险

执行5.2.22

制动轮的制动摩擦面有妨碍制动性能或被油污染的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的缺陷

起重伤

重大危险

执行5.2.23

防护用品质量不达标,未配备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其他保护缺陷

物体撞击、重伤、其他伤害

一般危害

执行4.1

4 设备和劳务用品的穿戴要求

4.1 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的规定,操作人员应着装整齐,长发束入帽内,不得光脚或穿拖鞋。长发员工,尤其是女性员工,佩戴安全帽时,应将头发放在安全帽内。安全帽不宜拿在手上或放在任何地方,工作时应始终戴在头上,养成戴安全帽的好习惯。

5 工作过程的安全要求

5.1准备作业

5.1.1 运算符是特殊运算符。由于全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他通过了理论和实践考试,并获得了工作资格。起重机司机必须取得公安机关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方可上路行驶。驾驶汽车起重机,必须持有A2及以上驾驶执照,通过年审,并接受过防御性驾驶培训。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起重指令信号,并能指挥起重作业。熟悉被操作起重机的操作程序、性能、风险评估和安全常识。

5.1.2 重工应身体健康,双眼视力不低于1.0,无色盲、听力障碍、高血压、心脏病、癫痫、头晕、突发晕厥和其他影响起重作业的疾病和身体缺陷。

5.1.3工作前必须检查工作环境、吊索、防护用品。吊装区内无闲置人员,障碍物已清除。吊索无瑕疵,装订正确牢固,吊索不与其他物体连接。只有在确认安全后才能工作。

5.1.4工作前应清楚了解工作任务,确定可靠的工作方法,操作人员对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没有怀疑后,方可开始工作。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1.5操作前必须彻底了解工作环境、行车道路、架空电线、建筑物以及部件的重量和分布。

5.2工作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5.2.1 建筑工程施工起重机械的选用,应使选用的施工起重机械的工作温度、主要性能参数、利用水平、负荷状态、工作水平等与建设项目建设工作量需要匹配。

5.2.2 应为起重机操作提供满足起重机要求的工作场所和环境。基础的承载能力必须满足施工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的要求。

5.2.3 起重机应配备清晰的声音信号装置。动臂、吊钩、配重等旋转体上应标明颜色鲜艳的标记。

5.2.4 建筑起重机械的变幅限制器、力矩限制器、重量限制器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应完好、灵敏、可靠,不得随意调整或拆除。将要 。严禁使用限位器和限位装置更换操作机构。

5.2.5 起重机安装人员、信号工、司机、电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当信号不清楚或错误时,操作员可以拒绝执行。

5.2.6 对于控制室离地面较远的起重机,当正常指挥困难时,应采用对讲机等有效通讯措施。

5.2.7当风速达到10.8m/s及以上,或遇到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起重作业在露天应停止。重新开始作业前,应先对起重机进行试验,确认各种安全装置灵敏可靠,方可开始作业。风速达到8.0m/s及以上时,禁止安装、拆卸起重​​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禁止吊运大型模板等大件物品。

5.2.8 操作人员在进行起重机回转、变幅变幅、行走和起吊前应发出声音信号。

5.2.9 起重机作业时,应在臂长水平投影范围内设置警界线,并采取监控措施。严禁人员在动臂和重物下停留、工作或通过,严禁人员越过。严禁使用起重机承载人员。

5.2.10 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的起重性能工作,不得超载。严禁使用起重机拉、吊、吊埋在地面上或固化在地面上的重物和其他重量不详的物体。

5.2.11 吊装重物应绑扎平稳牢固,不得在重物上堆放或挂松散物。容易散落的物体应在吊起前用笼栅固定。标有绑扎位置的物件应按标记绑扎,然后吊起。吊索与物体的夹角应为45°~60°,且不小于30°,并在吊索与物体的梭角之间加垫。

5.2.12当起重载荷达到起重机额定起重量的90%以上时,应将重物吊离地面不超过200mm,然后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并应检查重量。物体的稳定性和绑定的牢固性,只有在确认后才能继续。对于体积大或容易摇晃的重物,应系上绳子。

5.2.13 重物升降速度应平稳、均匀,不得急刹车。转动要平稳,转动停止前不得有反动作。非重力下降起重机不得带载自由下降。

5.2.14 严禁提重物并长时间悬吊在空中。运行中如遇突发故障,应采取措施将重物放到安全地点,并关闭发动机或切断电源进行维修。如遇突然停电,应立即将所有控制器归零,断开总电源开关,并采取措施将重物降到地面。

5.2.15 起重机各部分与架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

5.2.16 起重机使用的钢丝绳应有钢丝绳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证明文件。

履带吊吊装作业空间碰撞距离计算

5.2.17 起重机使用的钢丝绳,其结构形式、强度等规格应符合起重机操作手册的要求。钢丝绳与卷筒应连接牢固。松开钢丝绳时,至少应在卷筒上保持三圈。钢丝绳收放时,应防止钢丝绳损坏、扭结、弯曲和乱序,不得使用扭结或变形的钢丝绳。

5.2.18 钢丝绳采用编织固定时,编织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且不得小于300m,且编织部分用细钢丝捆扎。使用绳夹固定连接时,与钢丝绳直径相匹配的绳夹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表4.1.25的规定,最后一根绳夹的长度距绳头不得小于140mm。绳夹鞍座(夹板)应在装钢丝绳的一侧,“U”形螺栓应在钢丝绳末端,不得错开。绳夹第一次固定后,应在钢丝绳受力后再次拉紧,并应拉紧,使两根绳索的直径偏移高度的1/3。操作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紧固情况。

表 3 与绳径匹配的绳夹数量

5.2.19每班前应检查钢丝绳和钢丝绳的连接部分。钢丝绳报废标准按照《起重机钢丝绳维修保养安装报废》的规定执行。

5.2.20在转鼓上缠绕钢丝绳时,不要用手拉钢丝绳或踩在上面引导钢丝绳。在钢丝绳上涂抹润滑脂,必须在停止运行后进行。

5.2.21 起重机吊钩、吊环严禁补焊。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更换:

- 表面有裂缝和断裂。

——钩颈腐烂的危险断面和永久变形。

- 挂绳部分的磨损超过高度的 10%。

——吊钩衬套磨损超过原厚度的50%。

- 心轴(销)磨损超过其直径的 5%。

5.2.22 起重机使用时吊车出租,每班应检查制动器。

制动器零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

- 裂缝。

——刹车摩擦片的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

- 弹簧的塑性变形。

——小轴或轴孔的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5%。

5.2.23 制动轮的制动摩擦面不应有妨碍制动性能或被油污染的缺陷。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制动轮:

- 裂缝。

——起升变幅机构制动轮,轮辋厚度磨损大于原厚度40%。

- 其他机构的刹车轮,轮辋厚度磨损为原来厚度的50%。

——当轮面不平整度达到1.5~2.0mm时(小径小值,大径大值)。

5.3 作业结束

5.3.1 作业完成后停机,操纵杆置于空档,制动器加保险,控制室和机库门应关闭和锁定,并应进行日常维护。.

5.3.2班后,认真做好工作记录,需要轮班时做好班次记录。

6 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现场应急响应措施

6.1报告并启动应急计划

遇到物体撞击、机械伤害、触电或吊物伤害等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安全可行的措施,将作业人员从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解救出来并求救对周围的人。同时通知现场急救中心,拨打120、医疗急救、119火警等社会急救电话。报警时,应注意说明需要抢救的人的受伤部位、受伤情况、事故发生的区域或地点,以便救护人员做好急救准备。进步。

6.2 物体撞击、机械损伤、高处坠落的应急措施

6.2.1 首先,观察损伤部位、损伤部位、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伤者休克、呼吸停止时,应当场躺下履带吊吊装作业空间碰撞距离计算,解开衣服扣子,疏通气道,并立即采取按压胸腔、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确认没有胸部骨折等损伤。

6.2.2 外伤性出血:伤者外出血,应立即止血,并用几层略大于伤口的无菌纱布覆盖出血处,然后包扎. 当伤口流血呈喷射状或鲜红色的血液涌出时,立即用干净的手指按压出血点的上部(近端)阻断血流,并将流血的肢体抬高或抬高,并尽快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治疗。

6.2.3 骨折:如有骨折,应先固定伤肢。伤者不宜轻易翻身和移动,由医务人员处理。

6.2.4 外伤性脑损伤:必须保持气道。昏迷患者应仰卧,面朝一侧,以防舌根下垂或吸入分泌物、呕吐物,造成咽喉阻塞。如有骨折,应先固定后运输。偶尔会出现凹陷性骨折、严重颅底骨折和严重脑损伤症状。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及时送就近有资质的医院治疗。

6.2.5 脊柱损伤:用无菌纱布或清洁布覆盖伤口,并用绷带或布包扎伤口。防止受伤的椎骨移位和骨折,导致截瘫和死亡。抢救伤者脊椎时,严禁只抬起伤者的两肩两腿或单肩搬运。

6.3 触电应急措施

在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工具尽快将触电者从带电物体上移开。请勿直接接触伤员,以免触电,影响救援工作。立即通知相关管理人员,封锁现场,禁止其他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断开电源后,让伤员躺下。紧急救护人员应立即检查伤员的一般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做好随时送医的准备。

规则。如果伤员有意识、呼吸和心跳自主,伤员应就地躺下,密切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行走,以防继发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如果伤者停止呼吸并有心跳,就地躺下,解开衣服扣子,疏通气道,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6.4 重伤应急措施

6.4.1 发现有人受伤后,必须立即停止吊装作业,向周围人员求救,同时通知现场急救中心,并拨打“120”等社会紧急号码。报警时,应注意说明伤者的受伤部位和情况,以及事故发生的区域或地点,以便救护人员提前做好急救准备。

6.4.2 组织应急救援时,应立即向项目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尽量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6.4.3 现场医护人员进行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伤者失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外伤出血迅速包扎止血,送医院救治。

6.4.4 当出现断手断指等严重情况时,应以半握拳的形式对伤者的伤口进行包扎、止血、止痛、功能性固定。切断的手和手指应用消毒剂或干净的敷料包扎,切断的手指不能浸泡在酒精和其他消毒剂中,以防止细胞变质。将包好的断手和手指放入不漏水的塑料袋中履带吊吊装作业空间碰撞距离计算,将袋子系紧,在袋子周围放置冰块,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6.4.5 伤者四肢骨折时,应尽量将伤者保持在伤处。抢救方法不当会导致伤势进一步加重。

6.4.6 伤者出现呼吸或心脏骤停症状后,必须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或人工呼吸。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二手吊车)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招商轮船与大船集团签署2艘21万吨氨散货船建造合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