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20日23时51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核岛厂房堆芯处,压力容器顶盖沿导向杆精准就位,随后压力容器主螺栓由整体螺栓拉伸机拉伸栽入,标志着“扣盖”节点圆满完成,同时也吹响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冷试开始是吊车尾的逆袭{#S+_}{\的号角。
扣盖圆满成功是吊车尾的逆袭{#S+_}{\的喜悦是海面上露出的洁白冰峰,而冰山之下、成功背后,是扣盖专项副总指挥、项目调试部机械队副队长白新鹏和他的团队所付出的汗水、做出的努力。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扣盖成功,并非一日之力。
吃透三新设备,扫除扣盖障碍
全球首堆设计三新设备众多,现场调试安装很难找到可借鉴的机组和经验。压力容器顶盖采用一体化堆顶新结构,堆内构件吊具增加IGA吊具新工艺,整体螺栓拉伸机采用国产化新设备,是典型的“三新”。
为应对首台国产化整体螺栓拉伸机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白新鹏早就做好了准备,果断亮剑,直面挑战。从去年10月起就带领堆芯团队前往北京雷蒙赛博设备厂家,参与首台国产压力容器主螺栓整体拉伸机的生产制作与出厂验收。
作为一个从福清1-4号机组堆芯成长过来的“老堆芯”人,他们不仅是“华龙一号”机组中整体螺栓拉伸机的使用者,更是首台拉伸机的“锻造者”。白新鹏凭借着M310机组总结汲取的经验,与团队举一反三,对首台国产化的整体螺栓拉伸机提出了改进意见,使其比进口设备自动化程度更高,也更加高效。
新设备的新结构也给白新鹏团队提出了挑战,他深入研究新结构图纸,对堆芯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对设备转运吊装全程协调,对厂房布置的差异进行细致勘查,对安装调试全程领航,越过了一道道坎,解决了一道道难题。从开盖功能试验(CFTRVO)结束至扣盖成功,白新鹏扎根现场,最长时间连续作业16小时。累了就在堆芯边的椅子上坐一坐,饿了就从核岛16.5m平台回办公室扒两口泡面,可就算是回到办公室,他依旧心心念念现场进度:
“亚彬,下部堆内构件水平度调整要盯紧了。”
“苗,主螺栓孔清洁一定要到位!”
……
七分准备三分实干
为保证“华龙一号”首堆冷试的顺利进行,白新鹏带领机械队的兄弟们,提前介入安装,带头梳理堆芯工作,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堆芯负责人进行冷试前堆芯工作沙盘推演。细节决定成败,从开盖功能试验结束到扣盖完成,他们将每一个步骤认真分解、反复推演,将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制约因素、风险统一归纳总结,制定好应对措施,力求将一切不和谐因素扼杀在摇篮中。
好的计划还需要好的执行者
为保证推演结果的顺利实施,中核工程福清调试联同安装单位组成压力容器扣盖专项组,从总指挥到现场施工负责人、从安全管理到质量控制,从协调保障到进度控制,方方面面、按部就班、统筹规划。为克服现场种种困难,专项组黑夜白昼、闻“龙”起舞;风里雨里、砥砺前行。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高难度的施工工艺、高标准的技术要求,白新鹏身体力行,做执行者的标榜。用他的话来说,对于“华龙一号”的建设,每个人都要有大局意识,每一件事都要尽心尽力。
未雨绸缪、决胜华龙
福清5号机组作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还需进行一项特别工作——“堆内构件流致振动试验”,为保证流致振动试验可以在冷试期间进行测试系统的调试,专家组提出冷试、热试期间不开盖的方案,该方案无异于是在堆芯设备上“动刀”,这对于机械队来说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白新鹏紧急组织堆芯相关人员针对该方案进行梳理,整个过程繁琐复杂,横跨机械、电气、仪控、技术支持、核岛工艺等多部门共计87项工作,他们都一一完成。此外,他们还根据上游技术文件,积极与设计单位及安装单位沟通协调,结合实际情况,提前将需进行的工作及时发起设计变更,把问题提前想,把事情提前做。
2019年4月20日凌晨1点,岐尾山畔,细雨如酥。点点灯光映照着白新鹏的脸庞。无数个这样的夜幕见证着白新鹏的汗水与毅力,也聆听着这扣盖背后的故事。
然而,对他来说,这并非谢幕,而是序幕。
抹去镜片上的雨水,继续大步前行。
? end ?
文丨吴有园
图丨苗孔博
编辑 | 李曼莉
中国核电工程
为核而聚 因和而兴
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