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陈荣辉离开校园,来到中交天和华东区域项目部,与地铁、隧道常年相伴。但陌生、艰苦的条件既考验着人的意志,也让人卓尔不凡。
2019年2月18日,在中交天和2018年度工作会上,陈荣辉被授予:“品牌员工”荣誉称号,这项荣誉是对他工作成果的认可,也是他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勤学苦练多年的见证——5年的积累让陈荣辉成了成都项目上最年轻的管理者。
2016年夏天,陈荣辉来到佛山项目部,发现当时的盾构机在推进时很难精准配兑泡沫混合液,也就是泡沫和水无法自动配比,机器既不能计算液体累积量,也不能准确控制原液占比,一切都要靠盾构司机的经验进行判断。如果原液浓度出了不符合要求,就无法进行渣土改良,甚至会导致扭矩增大、推进速度降低等问题。
陈荣辉觉得一定要尽快解吊车配件决这个问题,于是回到电脑前,他想亲自设计了一个装置解决泡沫混合液配比失调的问题。办公室里,他把脑海中所有学过的知识都翻了一遍,经过精心设计程序的编写,两天过后终于设计出了可以制履带吊动配比液体的装置。在这个小小的装置上输入所需混合吊车出租液总量,再输入配比,就可以按下开始键了。装置上的吊车视频两个流量计分别记录着水和泡沫原液的输入量,一旦达到要求就会自动停止。陈荣辉迫不及待的将它装在盾构机上,小小的装置的让盾构机实现了自动精准配置各种比例的泡沫混合液,直到今天,陈荣辉依旧不忘当年的感受:“看到我做的东西能让大家方便起来,提高盾构机的掘进效率,我心里高兴到了极点!”
除了善于创新、敢想敢做,陈荣辉对盾构维保、提升服务质量也有自己的观点。入职5年,陈荣辉经历了各种盾构突发状况,但不吊车管问题多棘手、过程多曲折,“不扯皮,先解决问题” 始终是他坚持的信念。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是陈荣辉的工作常态——只要现场有问题,就要有人第一时间赶回现场,不管发生什么状况,都要先解决问题,让业主安心,保证工程质量。
繁忙的工作之余,陈荣辉也没忘了培养新人。一师一徒的培养制度让新人从起步之时就得到足够的关注,此外,项目部每周日下午4天都有培训会。但陈荣辉觉得这还不够,一旦有机会,他就会邀请盾构技术丰富的专家分享经验。陈荣辉说:“要让新员工形成工作思路、独立判断,一定要常带他们去现场。”于是,当现场发生了紧急状况,他都要带着新人去,亲自传授他们处理方法。遇到重要的问题,陈荣辉就组织新员工参加专题研究讨论会,并让他们做总结,积累每个阶段的经验,用鲜活的身边事教新员工学会从容面对各种困难。
时光荏苒,陈荣辉一路走来甘苦掺半,自己从懵懂书生到专业能者,一切的成果都建立在敬畏知识和亲身实践的基础上。陈荣辉说,保持进步是他对自己不变的要求,他会和天和盾构一起,走向世界上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