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最高质量奖 ●
青岛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
喜获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
一等奖
近日,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关于表彰2021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的通报》,其中青岛地铁13号线一期工程荣获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一等奖。
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是山东省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青岛地铁13号线于2014年10月开工,2018年12月通过竣工验收并开通运营,是目前青岛地铁已开通的6条线路中唯一一条获得泰山杯奖的线路,也是中国交建首次以整条地铁线获得的省级最高质量奖。
二公局铁路公司坚持以品质缔造精品,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心打造优质品牌工程、精品工程。此次参建的青岛地铁13号线项目获得泰山杯奖,再次充分证明地铁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和管理已达到先进水平。
青岛地铁13号线工程正线单线全长135.22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58.06公里,二期77.16公里。二公局铁路公司承担了全线的铺轨任务,其中地下段32.44公里,高架段102.78公里。
自项目建设以来,先后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交叉作业、作业面不足、轨道种类多、轨行区管理难度大等困难,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优质履约,质量安全稳居全线前列,按期完成了全线铺轨施工任务,用行动验证了中国交建、二公局、铁路公司在地铁铺轨领域内的强大实力。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回顾下青岛地铁13号线项目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创造的新纪录吧!
管理创新
在国内首次自主研发了城市轨道工程智慧云平台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安全性。
智慧云平台系统以平台方式设计,将工程运输调度、轨行区综合管理、轨行区监控以及轨行区文明施工等进行综合分析,具有轨行区全程监控、小型机具定位、全线人员定位、轨道车物理临近报警装置、隧道内语言通讯等功能,在铺轨基地设置智能视频控制中心,轨行区布置网络基站。管理人员可通过调度中心或手机App实时查看、指挥、管理现场施工安全生产,提高了轨行区安全、文明施工,使得管理更加规范便捷。
技术创新
采用了高铁使用的CPIII“轨道精密测量体系”,确保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避免出现车体剧烈摇晃现象,提高了旅客乘车的舒适度,降低了轨道减振投入费和扣件及钢轨的更换率。
在技术科研上,成立了“零点”QC活动小组,实施的“轨料倒运小车的研制” QC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人工散铺架轨法”时桥上钢轨倒运、安装及施工进度,降低了人工成本,缩短了工期。
在技术改进上,因排流端子和扁钢在施工现场焊接受钢轨、轨枕、模板的影响,操作不方便,焊接质量不容易控制,总结出了在铺轨基地采用集中焊接,来保证焊缝质量,同时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在工艺上,创新发明了自动分枕平台,保证了轨枕间距的精度,提高了组装的效率。
在高架U型梁整体道床铺轨施工中,创新使用了“轨排直铺法”,解决了桥梁上空间狭窄、靠人工进行散铺作业等施工难题,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在地下段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时,创新使用了“钢筋笼轨排法”施工工艺。
标准化基地
项目建设的标准化铺轨基地,多次作为观摩示范点接受全线观摩。
高效率施工
项目仅用了542天,便完成了单线长度超过135公里的铺轨任务,使得青岛地铁13号线成为国内建设周期最短的轨道交通项目。
最后再和大家一起数数青岛地铁13号线的众多第一吧!!
国内一次开通里程最长轨道交通项目
国家发改委PPP示范项目
山东省首个PPP轨道交通项目
中国交建首个PPP轨道交通项目
二公局首个国内轨道交通铺轨项目
项目为打响“中交铁道”品牌,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编辑丨张超华 审核丨曹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