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十四局人民日报评论部“现场评论”到京张

2019-03-31 19:22:52浏览:2746 来源:中铁十四局   

2009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署名文章,将西藏民主改革解放百万农奴比肩美欧废奴功绩,用评论是吊车吊车的方式向世界发出客观公正是吊车吊车的中国声音。人民日报评论是党心民意是吊车吊车的共鸣,时常引发海内外媒体关注,其背后的创作团队在业内外也备受瞩目。

10年后的同一天下午,在京张高铁项目部,一次别开生面的调研培训围绕“现场评论”而展开。人民日报“任仲平”主要成员、评论部副主任张铁、副主任范正伟一行,在中国铁道建筑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利,副总编辑汪元章一行的陪同下,到清华园隧道进行现场参观和采访,并与《中国铁道建筑报》近40名评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姜伟出席见面会并致欢迎辞,大盾构公司党委书记张小峰主持见面会。

联想到“百年京张”路,张铁用“穿越了历史和现实”形容此行的感受。他讲到,与的前身铁四师一样,人民日报也是在战火硝烟中诞生。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两次调研人民日报,今年一月份还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放到了人民日报社,鞭策人民日报要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评论部此行深入现场一线,将用“接地气”的方式诠释“我在创新前沿”主题。他还说到,在习主席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很荣幸能够来到中国建造和中国智造的现场。

中国铁道建筑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利介绍情况

见面会伊始,王利对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张铁、副主任范正伟、副主编李浩燃、编辑李斌、编辑彭飞一行进行了介绍,感谢他们对于中国铁建的关注和支持。

姜伟在致辞中介绍了的历史沿革、发展战略和发展形势,以及京张高铁和清华园隧道施工进展情况。指出大盾构和水下盾构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率先在国内实现了“5个全覆盖”,形成了150余项发明专利和创新工法,多项施工管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他还指出,集团公司将北京作为核心市场之一,不断拓展施工领域,实现滚动发展,为服务首都建设提供了平台。

见面会上,京张高铁项目负责人周庆合从工程概况、项目管理情况、技术创新、大盾构业绩等四个方面作了汇报,期间,还播放了大盾构宣传片和中央电视台京张高铁新闻集锦,与会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清华园隧道的“成长历程”。

项目副经理高始军在监控指挥中心为大家讲解工程概况

移步项目监控指挥大厅,尽管“天佑号”盾构机已撤场,项目正处于无砟轨道施工高潮,参加调研培训的各位领导和评论员仍可以利用VR技术体验盾构机作业原理。在形象的沙盘前,项目技术人员向来访人员详细介绍了清华园隧道复杂的地下作业环境。

在监控指挥中心进行VR体验

从隧道明挖段进入盾构施工段,在巨大的断面中,管片严丝合缝,全预制的轨下结构浑然天成,无砟轨道施工井然有序,来访人员感叹于盾构法的“鬼斧神工”。人民日报评论部各位老师不时向现场技术人员提问,并在采访本上“加工素材”。

参观隧道现场,采访了解无砟轨道施工情况

回到会议室,带着对现场的所见所闻,人民日报评论部各位老师根据各自观察点和兴趣点进行了深入采访。“为什么叫盾构?”“定制的盾构机如何改造再利用?”“如何激活科创人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如何通过创新保证经济效益?“大盾构技术是如何从受制于人到实现自主创新的?”……中国铁道建筑报社各位领导、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月诗、大盾构公司党委书记张小峰和项目管理技术人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给予了解答。刘月诗围绕地下空间发展,分析了盾构法相较传统矿山法施工的优势,以及中国大盾构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地下空间技术革命引领高铁建造进入新时代。张小峰围绕外部专家团队、管理团队、技术团队、作业团队四支队伍建设,阐述在重大科研攻关、人工智能、盾构医院等方面的尝试。这些均引起采访老师的浓厚兴趣。

王利在主持座谈交流时说,此次创新性地利用人民日报评论部调研的难得机会组织培训,有助于提升评论员队伍整体素质,对施工一线也是极大的鼓舞,要积极扩大成果。带着对评论写作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评论员踊跃向人民日报评论部各位老师提问。“评论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也是一项高消耗的工作,要不断充实更新自己,在奔跑中调整呼吸。”“评论写作要按照至少1:100的比例阅读资料,要加强训练,走出舒适区,多为难自己一下。”“既要有问题意识,还要有目的意识。”……面对一个个问题,各位老师在解疑释惑中妙语连珠、佳句频出,严谨的逻辑、鲜活的语言让学员们深深折服、受益匪浅。汪元章在互动中指出,人民日报评论部此行为我们提供了“现场评论”这一新的评论方式,会更接中国铁建的“地气”。

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人民日报评论部在中国铁建系统内共选取了两个一线工程项目作为调研培训地点。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中国吊车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隧道股份简讯两则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