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经过800天的不懈努力,由中铁一局五公司承建的临金高速控制性工程——石柱山隧道双幅贯通。至此,建设者们攻克了浙江省最复杂岩溶隧道群,标志着临金高速最后一个主体工程完工,全面进入路面和附属工程施工阶段。
临金高速位于浙西丘陵山区,全线设置隧道30座,经过溶洞密布的瑶琳仙境、穿越断层密布的天目山脉。其中,由五公司参建的石柱山隧道、虎溪台隧道与相邻标段的仰天洞隧道,由于汇聚了大型溶腔、涌水突泥、碳质泥岩变形等各类难题,被称为“地质博物馆”,成为了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史上最复杂的岩溶地质隧道群。
石柱山隧道贯通现场 常星昊 摄
此次贯通的石柱山隧道是这个最复杂岩溶隧道群中的典型。该隧道位于杭州市桐庐县瑶琳仙境景区附近,为双向分离式隧道,左洞长273米,右洞长297米。“像这样的短隧道,一般情况3个月左右就可以贯通,但是我们足足干了2年多。”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隧道位于悬崖峭壁上,进出口地势起伏大,且受岩溶地质影响,隧道地质钻孔遇溶洞率达100%,极有可能导致已完成的隧道支护结构发生开裂,甚至引发塌方,施工安全风险非常高、建设难度特别大。
“隧道经过了10多处空腔溶洞,溶蚀沟槽约21处,最大溶洞直径可以达到35米。溶洞里泥水居多,有的溶洞还与地表贯通,导致雨水会通过溶洞渗进隧道里。” 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防止开挖导致围岩不稳发生垮塌,施工班组每天只能掘进大概50厘米并及时加固。“可以说,隧道就是工人们一点点‘雕刻’出来的。”
为破解难题,项目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制定党员领导带班制度,启动了“掌子面上党旗红”活动,要求现场党员,特别是领导人员,要严格履行施工现场带班职责,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过程管控,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质量隐患。
同时坚持“先探测、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隧道施工原则,在施工中采取TGP202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水平探孔、地质雷达等多种探测手段,探明隧道地质情况,为制定科学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隧道洞口 常星昊 摄
由于石柱山隧道施工便道途径瑶琳仙境,隧址毗邻居民生活区,为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项目部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中所产生的扬尘、噪声、污水等污染源,制定合理措施,积极防治。采取了控制单次爆破用药量、采用水压爆破、洞口处设置音障、爆破时间错开休息时段,对施工污水采用五级沉淀池和絮凝剂进行沉淀,再用草酸进行中合等多种措施和手段,确保现场环境保护。
据悉,临金高速全长约85.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作为浙皖两省间最后一条断通高速,临金高速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浙皖两省及长三角高速公路网络,加强长三角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届时将结束安徽宁国到杭州临安之间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市民自驾出行时间将由以前经208省道的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一小时左右,桐庐到临安开车只需要半小时,极大提高了沿线居民出行体验感、幸福感。
来 源 / 五公司
通讯员 / 邓仁亮 常星昊
编 辑 / 杨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