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内卷”的现象从根源上应该来源于竞争,比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比如“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凭什么躺平”的刺激,更有现实当中诸多先“卷”进去的人确实得益的例证。
但“内卷”成为热词,则更多的因为内耗,比如“所有人竞相参加培训班,却并没有提高名次,只是提高了分数线”;比如“团队中一个人加班,引起了无休止的加班大战”;比如“你们‘996’(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我们就‘715’(每天工作15小时,每周工作7天)的煎熬。
那么“内卷”到底是无效的内耗,还是有益的竞争?
虽然互联网上的声音似乎是一边倒的批评。但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问题都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即使几乎人人口诛笔伐的“内卷”也是如此,其中的是非曲直也依然值得深思。
严重“内卷”会让竞争失序
“内卷”是一种竞争方式,但过度竞争是消极竞争,阻碍创新。顺其规律则进,逆其规律则退,积极竞争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生灵万物皆在竞争环境中经历自然选择,优胜劣汰。人类生活是基于群体协调合作,维持积极的竞争则群体协作能力发展,消极竞争则毁坏机制机能、协调能力。内耗严重是人类协作一直在试图纠正的方向,小到维持团队公平,大到各种反垄断手段,竭力让个体的竞争维持在一个积极增加生产效率的方向。例如:商业合作需要竞争,但恶意报价会损坏商业生态,其行业、组织会制定相关的规则、政策制约类似恶意报价、串标等恶性竞争。
“内卷”是机制内秩序不完善的体现,个体强行损坏公平的竞争氛围,让竞争失序,这种内部恶意竞争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造成显现的后果,组织需要根据其结果重新制定规则来纠正失序。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赵洪雪
“内卷”导致心情失落、效率下降
原本可以提高效率,在短时间内把工作完成,留一些时间给自己放松,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好地继续工作和生活。在“内卷”形成一个风气之后,自己完成了眼下的工作,要立马找另一件事情来做,没有了放松的时间,加重身体的疲惫感,导致后续工作中缺乏激情。这种现象并没有很好地提升自己,反而会导致心情失落,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还存在一部分人在工作中摸鱼,看着别人加班自己也加班,假装自己很忙,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整个行业的“内卷”就是:原本同行业的企业只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内卷”风气形成之后,整个行业内的企业就需要进一步压缩成本,从而给员工施加更大的压力。很明显,这不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对“内卷”说不,不是拼命地去攫取有限的资源,而是应当开发新的资源,拓展新的领域,让员工不再疲于奔命,让企业发展更加平稳。
四公司 杨旭
“内卷”是无效内耗,
摆脱“内卷”需要正确引导
“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如今多用来形容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过度、非自愿竞争,让人诟病。我认为“内卷”是无效内耗,虽然它的表现形式是竞争,但不一定是动力竞争。
比如手机行业的无线快充功率竞争和施工行业低价、压价竞标等乱象都是“内卷”的结果,前者看似是技术发展的进步,却忽略了效率和安全性;后者看似招标方有了更优的选择,但埋下的却是工程质量和后续投入亏本的隐患,严重破坏行业发展活力。针对这些现象,国家出台了限制无线充电功率、整治建筑行业招投标等政策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更应该摆脱“内卷”,“内卷”化的过程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但这往往是牺牲额外人力、物力资源的结果。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内卷”往往代表发展进入瓶颈期,突破瓶颈期需要发挥领导作用引导正确发展方向,合力突破困局,放任“内卷”的无限扩大,最终导致整个工作环境进入高压状态,取得的效果与耗费的资源和产生的怨念相比,得不偿失。
隧道公司 欧阳占齐
适度“内卷”让尸位素餐者
无立足之地
当一个组织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思进取,甚至尸位素餐的现象。如果没有竞争的压力,组织和个人不会产生危机感,反而会进入“舒适区”。组织和个人会陷入一种“这样挺好的”和“一切都按惯例就行”的“蜜汁幸福”,更有甚者,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无法完成,却依旧每天逍遥自在。这种消极现象不断消耗着那些正在兢兢业业工作人员的激情与信心。如果长此以往,组织和个人必然会被社会淘汰,也会影响行业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我认为施工企业需要适度“内卷”,国有企业也可以参照私有企业的充分竞争制度,达到团队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实现人尽其用,充分发挥每个岗位、每个人的价值。
三公司 岳川
抱怨“内卷”将输在起跑线,
付出更多才能逐鹿群雄
谈起“内卷”化,很多人对此感到无奈。其实,这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比如“街道办招聘名校博士生”,被广为诟病为人才浪费。但反过来想,在双向选择的市场环境下,这其实就是竞争的结果。福利好、待遇高、发展前景好、生活稳定的岗位自然成为多数人的意向选择。在“坑少萝卜多”的情况下就需要你必须付出比别人双倍的努力才能够取得胜利。
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拼搏的过程,不仅拼实力,还会拼心态、反应能力、耐力、精力等等。有人会抱怨,一个岗位值得那么多人去争夺吗?在我看来,这种心态还没起跑就已经输掉一大截,而别人在默默准备,蓄势待发。“内卷”之下,拼得是综合实力,倒逼我们必须要付出更多,能别人所不能,才能逐鹿群雄。
五公司 郭涛
“内卷”驱使同步前进
惰性是人的天性之一,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竞争中被迫向上是不断进步的很重要的动力来源。
随着竞争的加剧,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争取到想要的东西,我们被“内卷”驱使着前进,不断克服困难。即便这种前行是被动的,但当我们做到之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那些曾经认为的困难,其实也不过如此。
虽然我们被“内卷”推动着进步,但这种过程已经提高了自身能力,增加了在同行中的竞争力,被动学习的知识也一样提高了工作效率,即使你没有脱颖而出,其实也并不是停滞不前。这种由所谓“内卷”转化的动力会不断推动人们同步提升,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正能量的转化和传递,提高了不同个体、行业整体之间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社会互利互赢、共同前进的强大力量。
远通公司 赵静忻
编辑| 王昱祺 刘养科 审核| 曹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