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二公局|改革开放启新局

2022-03-18 19:20:58浏览:365 来源:中交二公局   
核心摘要:改革开放启新局

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谢希瑶、邹多为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挺进、更广领域迈进,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样概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潮头掌舵:“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月4日,奥林匹克主火炬在“鸟巢”再次点燃,北京2022年冬奥会正式开幕。盛况再次证明,中国没有辜负世界期待。

  

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到北京冬奥会如期精彩举办,中国不断完善的治理体系和不断提升的治理能力是办成一件件大事的核心密码。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第一次赴地方考察调研,就前往南海之滨的广东。

  

在这片打响改革开放“开山炮”的热土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判断,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时隔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广东时强调:“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又一次发出改革开放强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以贯之的鲜明态度,彰显出中国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的坚定决心。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突出制度建设,注重改革关联性和耦合性,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会上获得通过。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动因。
  
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全面深化改革重点突破: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格局,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聚焦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深化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突出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把握好重大改革的次序,优先推进基础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以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等制度为抓手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为龙头推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国家监察体制等改革为重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抓重点攻关键,以重点带全面,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就。
  
注重形成合力,加强统筹协同推进——
  
2021年8月,深圳首次为在当地工作的37名港籍医生认定正高级职称。37张证书,成为深圳便利境外人士在深执业的一个缩影。
  
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清单之一。
  
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靠某个部门单兵突进行不通,靠几项改革举措零敲碎打同样行不通。
  
“要抓好改革任务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改革避免“碎片化”,注重“组合拳”,在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充分衔接、相互耦合,不断形成“1+1>2”的“化学反应”。
  
深化机构改革,是对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生动检验。
  
为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面临的职责重叠、分散交叉等问题,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深化机构改革进行调研。
  
涉及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超过80个,既横向统筹党政军群,又纵向统筹中央地方,这场势如破竹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重大变革,让党和国家机构优化协同高效的效应初步显现。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双减”政策,直面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资本操控等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被称为以小入口推动义务教育大改革的民生工程。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
  
从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到打好抗“疫”之战中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一个都不放弃”的坚持;从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推动“厕所革命”、推进垃圾分类等一件件民生小事的解决,无不彰显着大国领袖心系人民的真挚情怀。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全面深化改革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向着优质公平目标,教育改革在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基础上,进一步向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等拓展;
  
立足分级诊疗、医药分开、基本医保全面联网等医疗改革基础,进一步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等,着力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继大力推行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全面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后,探索租赁房屋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进一步打破人口自由流动的壁垒和羁绊……
  
从医疗到养老,从生育到教育,从就业到创业,从住房到环境,一份份改革文件出台,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让民生难点在改革中逐步破题,民生底线在改革中越筑越牢。
  
面向未来:“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2022年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演讲,再次向世界发出开放合作的中国声音。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的这段话,既是对过去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发展指引。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向着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要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对接产销、贯通城乡、联通内外的高标准现代商贸流通网络;提升跨境物流能力,促进国内外市场更好联通;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与世界共享中国大市场,不断满足产业升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1年,中国经济交出的亮眼答卷,彰显了以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经济总量跃上114万亿元新台阶,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6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4万亿元,消费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海南10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高达21.31亿元。
  
从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到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宾朋纷至的进博会到规模盛大的服贸会……
  
我国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推进开放合作,为全球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1年12月3日,中老两国元首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通车仪式,中老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这条长1035公里的现代化铁路让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终于成真。
  
2013年秋,着眼于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和民生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雅万高铁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和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印尼的国家战略项目。这是2021年9月29日拍摄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2号特大桥最后一联连续梁合龙施工现场。 新华社发
  
从挥洒“大写意”到细绘“工笔画”,从落子谋局到推动高质量发展……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 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因为“一带一路”,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不少地方的人们第一次喝上干净的水、用上安全的电、乘上现代交通工具……
  
人类发展,命运与共。
  
“我们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习近平主席多次呼吁各国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
  
不仅审时度势、把脉开方,更重信守诺、垂范先行——
  
深化疫苗合作,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合理分配,共同弥合“免疫鸿沟”,助力构筑全球免疫屏障;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保障发展中国家权益和发展空间;
  
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激活自身发展的澎湃春潮,也将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大动能。
  
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毅和勇气,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开拓更加广阔的天地。



来源| 《求是》2022/05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
下一篇:

【柳工起重机械】柳工LTC160T6 预售首日 首批16台售罄

上一篇:

中交二公局|凝心聚力| 各区域掀起“高质量发展落实年”活动热潮③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