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日下午在北京同老挝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
16时44分许,中老两国元首下达发车指令,中老铁路通车。
今年是中国与老挝建交60周年,作为中老友谊是吊车的标志性项目,中老铁路既是联通之路,也是友谊之路,项目合作体现了中老命运共同体精神,标志着老挝正式由“陆锁国”迈向“陆联国”,从此中国磨丁至老挝万象3小时即可到达。
在中老铁路是吊车的建设中,公司磨万项目部秉承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是吊车的企业精神,践行“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企业理念,积极完成各项重难险急施工任务,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针对特殊的地质环境,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将“中国答案”带到“外国考场”,破解了诸多施工难题,为中老铁路建设稳步推进注入了强大驱动力。
2016年12月底,公司最早的一批建设者来到老挝,在临近湄公河处租赁了当地居民房屋住宿和办公,带着国内运输过来的设备开始了放征地红线、修建施工便道、项目驻地等临时设施。
老挝交通条件差,物资匮乏。本地只有石子、河沙。水泥是从泰国进口,而修建桥梁所用的钢板、钢筋、钢管、模板等,修建板房所需的全部材料,修建桥梁隧道的各种大型设备都是从国内运来。施工组织难度非常大。项目刚开工时期,全线各标段的物资设备都从口岸进来,导致口岸货物积压非常严重,长者达到半年之久物资设备不能通关的情况。在这种特殊的国情下,公司磨万项目三分部精心组织,超前谋划,派专人负责物资、设备通关,保障了现场物资设备的供应。
在两跨湄公河特大桥建设过程中,公司磨万三分部认真落实中老两党两国决策部署,坚持质量核心,动态优化施工组织,科学配置建设资源,同步开展环水保设计施工,以精品引领建设行为,用匠心铸就工程品质。相继克服了湄公河河水较深,河流湍急,雨季水位涨势凶猛,河床无覆盖层,水下基础爆破开挖难度大,栈桥钢管桩和钢护筒锚固施工技术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以及资源紧缺,所需机械设备和钢材量大,施工组织难度大、疫情影响等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湄公河畔党旗红 奋勇争先当先锋”党建主题活动,激发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推动了两跨湄公河特大桥的如期完成,为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设期间,公司磨万三分部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在2018年雨季,老挝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灾,项目部职工不仅自发进行爱心捐款,还顶着暴雨酷暑,仅用28天就在南松河上架起一座保障救灾物资抵达灾区的钢栈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召开之际,项目部又为乌多姆赛省班纳汉村硬化村道两公里,方便了近千村民的出行。为琅勃拉邦市黑蔓麦讷救助学校129名当地孤儿送去了羽毛球足球,乒乓球、跳绳,笔记本、铅笔等学习、体育用具,在中老两国人民中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项目建设掠影
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主桥
首个水中墩承台顺利浇筑完成
3月12日
大桥首个双壁钢围堰施工圆满完成
7月11日
两座跨湄公河特大桥
基础施工全面完成
班那汉湄公河特大桥
全面进入梁部结构施工阶段
5月18日
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实现首跨合龙
6月6日
中老铁路首座
3000米以上长大隧道——
蓬山隧道顺利贯通
7月28日
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成功合龙
实现全桥贯通
比计划工期提前了整整7个月
班那汉跨湄公河大桥全桥成功合龙
5月6日
銮山隧道顺利贯通
5月11日
相嫩一号隧道顺利贯通
7月15日
素琅村隧道顺利贯通
通过全体参建者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一个个重要的工期节点,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中老两国领导的高度赞扬,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调研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时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你们在国内练好兵,在国外取得成功,祝贺你们!”。
据了解, 中老铁路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全长1000多公里。这条承载着友谊、科技、绿色、开放的跨国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跨国铁路。由负责承建的中老铁路全长18.906千米,包含大中桥15座、涵洞35座、隧道4座、站前广场1座。其中班那汉湄公河特大桥和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