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近日,新华社刊发文章
《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报道“十四五”期间,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聚焦基础设施、科创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投资建设了一批精品工程,在区域协调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勇当先锋,以智慧为笔、实干为墨,在新时代的江海交汇处,书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新华社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城市重要新中心中轴线上,由承建的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项目正式开工。作为杭州市“十大文化新地标”核心工程,这座建筑将成为杭州国际文化影响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为市民带来世界级艺术体验,也奏响了深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乐章。
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项目
“十四五”期间,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机遇,立足上海、辐射全域,围绕“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以科技建设、新型建造等法人单位为支撑,以重大工程为纽带,深度融入科创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属地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浪潮中走出一条量质齐升的发展之路。
交通互联,织密“流动的长三角”
长三角万亿城市集群崛起背景下,交通一体化是跨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支撑。以标杆工程为抓手,持续织密区域互联互通网络,提升流动效率。 “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稳步推进,全国首个“拆改建”一体TOD枢纽绍兴高铁北站6月投运,为站城一体、“四网融合”提供范本;东方枢纽上海东站1月开工,未来将接入多条线路,助力长三角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成型。
绍兴高铁北站TOD项目 长三角公路与航空网络建设持续升级,助力区域互联互通。公路方面,绍兴二环北路智慧快速路以首创“四化”模式加速杭绍甬“一小时交通圈”形成,上海S7公路等预制装配式、省际干线工程,不断提升路网通达能力。航空领域,承建淮安涟水机场、苏南硕放机场等项目,推动从支线到枢纽升级,助力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日趋完善。
上海S7公路创新领航,激活“智慧的长三角”
交通畅达加速要素流动,科产创新跨域协同推动长三角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策源地”转型。以智慧建造为支撑,助力区域创新生态优化。算力基建表现突出,浙江嘉兴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作为区域最大大数据中心,为“数三角”转型赋能;交通银行新同城数据中心以低PUE达金融行业高水平,实现安全与节能双赢。
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
智慧园区与新基建项目多点开花。金华金义新区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运用多种建筑机器人,打造生态智慧型现代化产业园区;上海临港集成电路硅材料工程研发配套项目高质量完成千级洁净室施工,保障自动化设备稳定运行;六安市长三角一体化物流园成为安徽智慧物流标杆,构建起“研产销运”全链条智慧建造保障体系。
上海临港集成电路硅材料工程研发配套项目
民生为本,共建“幸福的长三角”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落脚于民生福祉,深耕医疗卫生、文体教育、城乡融合等领域,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医疗方面,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浙江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等项目落地,扩容下沉优质资源,织密“一小时医疗服务圈”,助力“病有良医”愿景实现。 文体领域,良渚博物院二期、杭州奥体中心、安吉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标建成或推进,打造文化展示、全民健身体育、多元教育空间,点亮城市精神。
良渚博物院二期项目 城乡融合助力长三角振兴,上海青浦区重固镇24个民生项目交付让老镇焕新,章堰村、吴家大院以特色理念实现复苏与保护,成为乡村振兴与生态发展范本。
上海市重固镇回龙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
五年来,锚定长三角一体化目标,在基础设施、科创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发力,持续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答卷。
内容来源: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浙江、新型建造公司;一、二、三、四、土木、装饰、东孚、华北、总承包、上海、轨道、投资、城发公司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铁君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