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二十五局】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三公司:风劲帆满启新程

2025-11-23 14:38:28浏览:73 来源:中铁二十五局   
核心摘要: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三公司:风劲帆满启新程
中铁二十五局山河为证,岁月为名。 回溯过去五年,三公司累计新签突破400亿元,其中运维项目23个,战新产业4个;实现生产产值同比增长65%;斩获国际奖项1项,省部级及以 上奖项32项……一组组数据,成为实干奋进最生动的注脚。 梅龙高铁开通运营 “十四五”期间,三公司始终立足集团发展大局,坚持党的领导,以公司“十四五”规划为纲领,以科技创新强化核心动能,以深化改革激活内生动力,用一系列扎实落地的项目成果,书写量质齐升的发展“答卷”。 科学布局 产业结构持续调优 客家梅州,武梅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北疆地域,包银高铁开通在即;西北山区,兰永临高速公路逐渐成型;湖南长沙,中部地区绿色智慧充电场站顺利落地…… 五年来,三公司持续深化“15·553”战略,落实“五五制”与“六定”管理机制,精准研判、前瞻布局,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强化目标刚性考核兑现……足迹遍布广东、河南、甘肃、江西、湖北、内蒙古等区域。 瑞梅铁路湘水特大桥跨湘水河连续梁合龙 传统产业“发新芽”。三公司结合市场形势与公司专业特点,打造“湖南+广东”双经营总部格局,增设佛山、常益、深圳、新疆和兰州经营部,15个经营部同步发力,持续深耕重点城市。包银、平漯周、邵永、武梅等7条国家“十四五”重点铁路工程建设中,都能看到三公司的身影。在传统产业的硬核支撑下,三公司先后承揽宜昌、茂名港、连山工业园、清远电厂等铁路专用线。此外,三公司把品牌作为扎稳市场的名片,“既有线施工领军者”品牌越擦越亮,先后成立既有线管理项目群,整合全公司既有线施工人才和机具设备,同时固定团队、抢抓市场,依托长期积累的涉铁“上跨下穿”经验,助推既有线工程开发串成线、连成片。全长100余公里的益娄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临近既有线施工占比77%的武梅铁路、上跨地铁下穿石长铁路的银杉路……“十四五”期间,三公司先后承揽28个既有线项目,共计合同额35.05亿元。 平漯周高铁鲁湛特大桥跨郑万高铁27号主墩0号块顺利浇筑 大运维产业“长成林”。三公司从架构完善、顶层设计与保障措施三端协同发力,全面开拓大运维业务新赛道。在第三运维分公司组建基础上,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设立市政运维、铁路运维、城市更新运维三大专业经营部,配强管理团队,健全配套机制,并组织大运维业务专项培训,主动开展外部调研,学习借鉴属地先进单位的成熟经验,深入把握运维市场政策、准入门槛、资质要求和典型经验。依托在建项目,公司紧扣“地方所需、企业所长”,敏锐捕捉市场机遇,聚力在服务型运维、存量资产维保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产业链从“项目建设”向“建管养运”一体化延伸。目前,龙岩工务段防洪应急抢修、大连轨道线路维修等23个运维项目形成集群发展、协同共进的良好态势。 邵阳站房开通运营 战新产业“快生根”。三公司落实集团党委部署,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聚焦“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五大新赛道精准发力。通过协同中国铁建发展集团、中联重科等企业,深化资源整合、强化优势互补,推动战新产业在公司布局中“快速生根”。随着中部地区绿色智慧充电场站项目的成功落地,一颗颗战新产业的“种子”正破土而出、拔节生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三公司正以奋进之姿,在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征程上全速前进。 改革创新 发展韧性显著增强 2021年,公司先后克服土地变性、调规等困难,技术创新中心大楼顺利建成,背倚长沙火车站巍然矗立,在它身侧,京广线、长株潭城际铁路川流而过,滚滚车轮承载着三公司艰苦奋斗的荣光,浩荡向前。 全国首例铁路盖上智慧物流园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项目 如何破除体制机制制约,放开手脚谋发展?如何让产业转型升级进入良性循环?如何盘活闲置资产,激发内生活力?一连串的改革问题倒逼三公司以发展破题。 强己是最好的应对举措。以“精干、精简、精细”为导向,公司先后进行两次机构调整改革;建立360度考核体系,实现“一人一表”“人人身上担指标”、全员竞聘上岗,“四能”机制改革持续深化;突出价值导向,健全完善职工收入与岗位、效益双挂钩机制。试点模拟股份制项目管理机制、创新采用“股权投资人+EPC+O”经营模式,聚焦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一系列举措密集推出,三公司在改革浪潮中蜕变成蝶。 国内首例一次成型四连拱超大跨径隧道——长沙银星路观音岩隧道顺利贯通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三公司成功解决历时4年之久的株洲新塘坡、罗家冲基地资产处置难题,顺利完成株洲县南洲新区工业园不动产权属的过户手续以及娄底废旧基地改造升级,解决历时15年的股权纠纷,成功收回申湘公司土地所有权,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闲置存量”变“优质增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向新向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智改数转网联”成为向新图强一条“明线”。 智能拱架焊接机器人 上料、校准、抓取、切割、翻转、落台,机械臂闪转腾挪,钢板飞驰穿梭……在邵永铁路智能钢构场,仅需7分钟,一根崭新的钢拱架便完成加工。相较于传统钢构件加工场,综合节省操作人员11名,总体产能提升3倍。 三公司持续深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进BIM、智能监测、无人机测绘等新技术,推动施工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升级。在邵永铁路全线最长隧道——东安隧道施工过程中,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钻锚注一体机和拱架安装台车等成套智能装备“兵团作战”,形成“开挖—支护—衬砌”全工序机械化作业线,实现建造过程中“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独立开发“构件参数法算量软件”及“工程数量对比平台”,在深圳物流园、武梅铁路等项目成功运用,平漯周铁路项目获评股份公司精细化管理标杆单位。 牵头成立中国铁建材料试验专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并承办成果发布会 此外,三公司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制度保障,引导产学研用密切合作,先后成立法律、隧道和既有线施工等12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攻关项目“卡脖子”难题,自主创新迈上新高度。五年来,三公司取得新增授权专利21项,获评国家级、省部级QC成果24项、科技奖5项、工法4项,发表科研论文7篇,国内首例一次成型四连拱超大跨径隧道——银星路观音岩隧道顺利贯通,荣获“国际隧道协会(ITA)年度工程奖”,填补了国内超大跨径多连拱隧道施工的技术空白……一项项科技突破,公司发展新动能越发澎湃。 党建引领 奋进力量不断凝聚 回望五年历程,三公司为何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风帆劲满,归根结底是党建领航。 三公司 坚持一支部一品牌、一项目一特色,创建具有三公司特色的“先锋集结号”“一促三联”等一大批特色鲜明、活动精彩、富有成效、党员认可的党建品牌矩阵,有力夯实“三基”建设。同时,持续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开展“重点+专项”劳动竞赛和大铁项目精细化月度综合评比,坚持“服务在网、学习到网、业务上网”的工作思路,打造“互联网+工会”新品牌,让指尖服务“零距离”。 开展偏远项目慰问暨劳动竞赛 聚焦选用育留,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三公司紧紧抓住人员素质提升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集团公司“一十百千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部署和要求,重点以“素质提升”为抓手,依托“四级联动”竞赛体系,举办青年员工培训、推行全员竞聘和后备人才入库,“双导师带徒”落实落地,开办铁路代运营项目前期培训班,加大大运维、战新产业人才“培优储备” ,5名劳务派遣人员通过竞技舞台被转录为编制内员工,一大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中国铁建劳动模范、中国铁建“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结构比例逐步优化,为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 开展“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勇毅担当,社会责任彰显央企本色。公司先后参与京广线、京九线等铁路抗洪抢险。今年8月,在甘肃山洪抢险救灾中,兰永临项目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援;“桦加沙”台风登陆,位于台风登陆地的阳江项目累计投入450余人次,清理倒伏树木2300余棵、路灯430盏,清理、修复围挡与广告牌2.1公里,恢复疏通道路25公里,获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通报表扬。 驰援京九线抢险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硕果盈枝。三公司在市场开拓中破局突围,在管理革新中提质增效,在品牌创优中积蓄势能。 放眼“十五五”,奋楫再出发。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向“高”攀、向“新”行的三公司,有信心也有底气,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再绽芳华。 内容来源:刘胡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铁四局钢结构建筑公司】钢构·快讯|一周精彩看点,现在带您速览!(2025.11.9-2025.11.16)

上一篇:

【中铁二十五局】来了!周观二十五局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