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研学交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
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
协同推动公司党群工作焕发新活力
本年度公司开展党群干部研学交流活动
二季度各小组围绕“当前项目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的路径”
开展研学形成系列学习成果为更好推动研学成果在项目上的应用
切实推动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公司微信开设“研学交流”栏目
本期让我们走近黑瞎子岛公路口岸项目部
三级业务总监李文的学习心得
《扎根一线 筑基强技 基层项目视角下的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路径探析》
基层项目部是公司高质量履约创效最前线的战斗堡垒,更是产业工人队伍锻造的主阵地。面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带来的挑战,一线工人素质已成为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变量。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新型产业工人队伍,既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基石,也是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本文将立足基层项目实践,聚焦问题、深挖根源,积极探索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破局之策。
制约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的现实困境
技能水平与时代要求脱节
一是 传统技能固化。大量工人仍依赖经验型、体力型传统施工方法,尤其在黑瞎子岛公路口岸项目这类房建项目上,大部分工人对BIM技术应用、智能建造设备操作等新技术、新工艺掌握不足,难以适应绿色建造、智慧工地的发展趋势;
二是高技能人才稀缺。精通复杂工艺、能解决现场技术难题的高级技工、能工巧匠比例偏低;
三是 培训实效性差。现有培训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多停留在安全交底和基础规程层面,更由于“工学矛盾”,导致缺乏针对新技术、新标准、新材料的深度系统性技能提升培训。
队伍结构失衡与断层隐忧
一是 老龄化趋势显著。核心骨干技术工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技术工人补充不足,“青黄不接”现象突出,技术传承面临断档风险;
二是 流动性居高不下。劳务外包、分包用工模式下,工人归属感弱、流动性大,项目难以进行长期、稳定的系统性培养投入,技能积累难以延续。
学习动力与职业认同感不足
一是 内生动力缺乏。部分工人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对持续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等级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停滞于“要我学”而非“我要学”;
二是 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尽管公司已制定技能工人等级认定办法,但技术工人的职业上升空间仍比较有限,且薪酬待遇、社会地位与技能贡献度不匹配,导致产业工人荣誉感不强、认同感不足,容易使优秀人才流失或转向管理岗位,削弱技术传承基础。
项目层面困境的深层症结
项目短期目标与人才长期培养的矛盾
一是 项目部日常管理中存在“进度压倒一切”的思维,尤其在大干、快干的时候,项目部则更重产值、抢节点,技能培训容易视为“软任务”“可选项”;
二是 项目部日常管理中存在“培养是为他人做嫁衣”顾虑,担心投入资源培养的工人被其他项目“挖走”或流失,项目缺乏长期培养动力。
传统管理方式与工人新特点的脱节
一是 新生代工人“不买账”。年轻工人对填鸭式、说教式培训接受度低,渴望互动性、趣味性、即时反馈的学习方式;
二是 激励手段单一陈旧。项目部对技能工人的成长主要依赖物质奖惩,对荣誉感、成就感、成长空间等精神激励挖掘不足。
项目协同机制与责任体系不健全
一是项目工程部、安监部、质量部、综合办等部门在工人培训管理中职责交叉不清,缺乏统一牵头和高效协同;
二是分包队伍参与度不足,对分包队伍在工人培训上的责任要求、考核激励不明确、不严格,其内在动力未被激发。
打造扎根一线的素质提升“工法
”转变理念将“人力资本”视为项目核心资产
一是 项目班子带头重视。项目经理挂帅,将工人技能提升纳入项目重要议事日程和关键绩效指标,与生产任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二是 算清“投入产出账”。产业工人技能的提升势必减少返工,由此节约的成本、工效提高而缩短的工期、事故率降低而减少的损失,均能进一步凝聚和强化重视产业工人培训的共识;
三是 营造“学技光荣”氛围。项目领导带头尊重技术工人,利用宣传栏、微信群、班前会等阵地,大力宣扬工匠精神和身边榜样。
创新构建“短平快实”的项目培训新生态
一是 “碎片化”精准滴灌。抓好班前“黄金十分钟”,聚焦当日作业风险点、工艺要点、质量标准,进行针对性交底与微培训;
二是利用工间“现场小课堂”,组织施工员、老师傅利用工序间歇,在作业面就地讲解难点、示范手法;
三是 打造“移动知识库”随身学。牵头建立项目技能提升专属微信群,推送图文、短视频、动画等“微课”,鼓励工余自学;
四是 做到“实战化”场景练兵。“样板引路”可视化,在关键工序施工前实地制作高标准工艺样板,组织工人观摩学习、上手体验;
五是 深化“导师带徒”。开展“项目工匠”领衔带徒活动,遴选技能过硬、责任心强的骨干担任“项目内训师/导师”,签订师徒协议,明确目标、期限、考核与奖励;
六是“捆绑考核”促实效。徒弟技能达标、安全生产、工作质量情况与师傅绩效、评优挂钩,压实传技责任。
压实责任构建项目协同共管的“责任链”
一是 明确“项目主责”。项目经理负总责,生产副经理/总工牵头,工程部具体落实培训计划制定、组织实施、效果跟踪;安监部、质量部负责安全质量专项培训与行为考核;综合办负责协调资源、营造氛围助力产业工人能力提升;
二是 压实“分包责任”,将分包队伍工人持证率、培训参与度、技能达标率、安全事故率、质量合格率等指标纳入分包合同履约评价和结算支付,倒逼分包商主动抓培训;
三是 做实“班组管理”。强化班组长“教练员”角色,赋予其在工人技能评价、任务分配、奖金分配上的话语权,提升一线管理效能。
项目沃土育匠心,一线淬炼铸精兵。基层项目部是产业工人成长的摇篮和淬炼的熔炉,唯有将素质提升的根须深扎项目土壤,以务实之举破解一线难题,用创新之火点燃学习热情,靠长效之制保障持续发展,方能锻造出一批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产业工人铁军,为公司争创集团头部三级工程公司和“高品质航三”建设实现新突破筑牢产业队伍人才基石。
THE END素材:黑瞎子岛公路口岸项目部
编辑:史蔚然校核:修明霞本栏目由船舶分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