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针对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是吊车的改革,其中劳动制度主要体现在用工方式、劳动关系等方面,人事制度主要指领导干部管理,分配制度包括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内部薪酬分配机制等内容。
随着国资国企监管逐步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进一步得以落实,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吊车的市场化导向愈发突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吊车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企业功能定位相配套的市场化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增强中央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需营造有利于改革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发挥国有企业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宣传思想工作优势,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通过深入一线,与群众交流改革方案,问计于民,提升员工的认可度和参与性;通过加强对领导人员、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聘请专业机构协助等方式,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研究院作为公司的技术创新高地,更应打破国企体制的桎梏,深耕变革文化,奋勇当先,做海装改革的先锋。
我作为研究院的一名普通技术人员,个人充分理解人事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优化干部岗位结构,压缩管理层级,形成扁平化管理体系,同时探索科研团队去行政化路线,建立干部序列和技术序列的转换枢纽,鼓励科研人员带头攻克技术难题,形成多点开花的技术氛围。
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培养对研究院至关重要,需健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人才引聚机制,同时还应健全人才退出机制,打通无法胜任岗位的员工的出口通道,牢固树立员工能进能出的观念。
结合研究院特点,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减少固定收入比重,增加绩效占总收入比例。同时加大创新激励投入,健全对于创新人才、核心人才、领军人才的成果转化激励,打造崇尚科学、尊重技术的科研氛围。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在不同阶段的改革重点在持续演变,但其核心要义都在于推进国有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劳动要素配置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提升国有企业活力、竞争力,以满足企业与员工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在新的历史阶段,需围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企业功能定位相配套的市场化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管理体系”要求,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创新方法、分类施策、系统优化,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
(研究院 谭笑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