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五分公司“二十多年的光阴都融进了这桥墩钢缆里,值了。”在燕矶长江大桥攻坚的关键阶段,项目党支部书记喻林峰望着初具规模的桥体,语气笃定。
这位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的建设者,曾将心血倾注于鄂东长江大桥、哈大客专、肯尼亚内马铁路等多项重大工程的建设。二十载风雨兼程,他参与铸就的不仅是跨越天堑的通途,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行业认可。当被问及何以坚守,喻林峰的回答朴素而坚定:“既然选择了与江河为伴,以基建为业,就要把根扎进工地,把最好的作品镌刻在祖国山河间。”
哈大线上的“黑金”试炼
2008年的冬天,北风像刀子一样刮过东北平原。哈大铁路沿线,供暖需求如同绷紧的弦,煤炭——这条钢铁动脉的“黑金血液”,供应却成了老大难。当时,市场经济远不如现在,混乱的市场如同冻土下的暗流,潜藏着种种不堪。
时年26岁的喻林峰,正任职哈大铁路的物资部部长,负责冬季供暖煤炭的采购与验收。寒冬已至,第一批煤炭终于运抵项目部,卸车时,煤块砸在冻硬的地面上,声音沉闷,扬起一片黑灰。喻林峰蹲下身,抓起一把,在手里捻了捻,又仔细看了看。不对劲!煤块里夹杂着大量细碎的土块和明显棱角分明的石块,颜色也深浅不一。他心头一沉:这煤质,太差了!
“等等,你这煤怎么回事?里面怎么掺杂这么多石头?”喻林峰指着刚卸下的煤堆,质问着供应商。
“哎哟,你刚来不了解情况!”供应商熟稔地凑过来,一股子烟味混合着煤尘味,“这年头,煤源紧俏得很!能按时送到就不错了。这‘矸石’,不影响烧!天寒地冻的,别太较真。”他边说边飞快地从怀里掏出一条用报纸裹着的烟,不由分说地往喻林峰的口袋里塞,“拿着抽!验收单上通融通融,咱们细水长流嘛。”
喻林峰像被烫到一样,猛地后退一步,那条烟“啪”地掉在煤灰里。他义正言辞地说,“这烟,你拿回去。这煤,杂质严重超标,我拒收!”闻言,供应商阴沉沉地盯着他,半晌,威胁道:“看清楚!这就是合格的煤!”
“我也请你看清楚!”喻林峰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目光毫不退缩地迎向供应商,“这煤,是大家过冬的指望!掺假使诈、威胁恐吓?你们找错人了!”
供应商显然没料到这个年轻人如此硬气,眼中闪过一丝错愕和恼怒。而一旁听到动静的同事正迅速围拢过来,他知道今天占不到便宜了。
“咱们走着瞧!”撂下一句狠话,供应商悻悻离去。
风波暂时平息,喻林峰顶着巨大的威胁和某些“和稀泥”的劝说,坚持将详细的质量报告和遭遇威胁的情况向上级做了汇报。在确凿的证据和坚定的立场面前,领导也迅速做出决定:所有已运抵的不合格煤炭,按合同规定严格扣罚,并立即寻求新的、信誉可靠的供应商。
几天后,新供应商的第一车优质煤炭驶入煤场。卸下的煤块乌黑、坚实,在冬日的阳光下甚至泛着隐隐的光泽。寒风依旧凛冽,但喻林峰的心里却感到一丝久违的暖意和踏实。
这一场关于“黑金”的较量,喻林峰用他的“不识时务”,艰难地赢得了一场胜利。而这份在旁人看来近乎“不知变通”的较真,正是喻林峰战斗精神的起点,更是他作为党员,对原则底线的坚守。他知道,守护这条钢铁动脉的“温度”,需要的不仅是煤炭的热量,更是人心深处那不容玷污的原则之火。
“基建人丈量的不只是毫米误差,更是党员的党性刻度。”喻林峰这样说。
赤道线上的党员背影 2017年肯尼亚的旱季,内马铁路项目部那片广袤的200多亩营地上,铁皮屋顶被烈日炙烤得滋滋作响。时值总统大选,肯尼亚的政治空气仿佛凝固的火山灰,治安环境骤然紧绷。项目部会议室里,气氛比室外的热浪更加凝重。喻林峰紧锁眉头,正与班子成员紧急商讨着应对极端情况的撤离路线,每一个决策都重若千钧。
作为分管公共安全的项目党支部书记,他将应急预案的“扣子”扣到最细处:精确部署两条“生命路线”上的每个路口的荧光标记、每辆接驳车的座位编号;营地铁丝网加装报警装置,形成严密防线;未雨绸缪,确保应急食品供应,厨房里储备足量米面,厨房外,圈养的2头牛、8只羊正悠悠吃草。
然而,仅仅有预案远远不够。面对这片足有四十多个足球场大小的营地,如何在突发情况下确保每一个角落的安全,迅速响应?喻林峰决定将项目部的党员骨干和班子成员组织起来,编成十个巡逻小组,在大选期间,成项目部的“守夜人”。
有时,无形的压力比有形的威胁更难驱散。大选日临近,项目部里的气氛愈发凝重,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不安。年轻的技术员们面色紧绷,产业工人更是难掩恐慌,私下议论纷纷。喻林峰看在眼里,走向食堂、工棚,一次次耐心地进行谈话。
“别慌,看看我们加固的铁网,看看日夜巡逻的同志,看看外面站岗的警察。我们准备充分,这里就是最坚固的堡垒!”他声音沉稳,如同定海神针,一点一点熨平人们心头的褶皱。
从大选初始到尘埃落定,从夜幕降临到朝阳升起,60多个日夜里,党员们的脚步踏遍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海外项目,我们更要筑牢党员身份意识。因为,我们不仅是建桥者,更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喻林峰说。
攻坚破局砺匠心 “党员干部就要有担当,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在项目建设的重重难关前,喻林峰一次次挺身而出,凝聚团队,架起跨越天堑的钢铁长虹。
2022年底,燕矶长江大桥项目正陷入横跨两镇九村、涉及400亩土地和230余座房屋的复杂征拆难题,喻林峰深感时间紧迫。从镇政府到市政府,从自规局到交通局,他顶着高烧隔离,用电话“热线”日夜攻坚,凭借“钉钉子”般的韧劲和高效协调,硬是在三个月内撬动了困局。
项目开始建设后,喻林峰望着近20位党员同志,一个创新性的想法在他心中成形:将党员力量精准聚焦,组建三个特色鲜明的党小组,让党旗在安全生产最前沿高高飘扬。
综合管理党小组主要负责项目部、梁场驻地、工人产业园的管理,像一个“安全管家”,为一线建设者守好安稳后方。安全环保文明施工党小组,就像流动在工地的“安全哨兵”,每日穿梭于钢筋丛林间,让隐患无所遁形。科技攻关党小组的“智囊团”们,攻克大桥施工技术难题的同时,也为安全施工扎紧了技术“篱笆”。
三个党小组,三股红色的力量,在喻林峰的统筹下,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高效运转。他们职责清晰又相互联动,将党建工作深度“焊接”在项目安全生产的每一个链条、每一个环节上。
“大桥建设不仅要钢筋铁骨,更要红心向党。”喻林峰说。在燕矶长江大桥,他深化“党员示范岗”建设,精心组织“六比六创”劳动竞赛,让党员在岗位上亮身份、在技能上比高低。在青年技术员培养上,他以“1+1+1”梯队式培养机制,加速新员工成长曲线,压实骨干人才传帮带责任,构建起人才辈出的良性循环。项目部迄今培养的66名新员工,多数已能独当一面,成为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的竞争在外,而不在内。”喻林峰常常这样说。他着力营造开放包容、团结奋进的项目氛围:鼓励员工建言献策,畅通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女性员工座谈会,用心倾听“半边天”的心声;每逢佳节,精心策划趣味活动,为项目部注入欢声笑语。他坚信,只有打造一个温暖和谐、充满归属感的“大家庭”,才能激发出建设世界级桥梁的磅礴伟力。
从贵州磅站到非洲草原,从湖南大岳到长江之滨,喻林峰用二十年基建生涯证明:真正的基建精神,是钢筋里浇筑的党性,是混凝土中凝结的初心。
栏目策划:党委工作部
来源:燕矶长江大桥项目
作者:徐梦颖图片:陆落义小编:昌文我知道你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