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从中老铁路的见习生到邵永铁路作业队队长,谢日荣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从“职场新人”到“现场主心骨”的蜕变。不同年份的岗位更迭,不仅是职责的升级,更是能力的淬炼与心态的沉淀。他在峡谷深山间深耕不辍,先后收获公司“优秀见习生”“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每一份成长都印刻着实干的足迹。
在“手足无措”中扎根一线,在“问”和“记”中筑牢基础
2019年,对于刚走出校园的谢日荣而言,是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充满挑战与成长的一年。
7月,怀揣着热忱与憧憬的他主动请缨,申请出国参与中老铁路建设,投身技术管理工作,同年11月转战金甬铁路项目部工程部。“那会儿像块海绵,拼命吸收知识。”谢日荣回忆起初入职场的状态。但初到施工现场的兴奋感并未持续太久,很快就被“手足无措”所取代。图纸上复杂的线条让他眼花缭乱、无法解读,施工中专业的术语听得他一头雾水甚至连最简单的材料清点工作都频频出现纰漏。这些挫折让他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幸运的是,在师傅 的悉心指导下,他从基础的技术资料整理、CAD制图、测量、现场安全巡查学起,跟着老同志一头扎进隧道、爬上桥梁,把施工现场当成“第二课堂”。
每天工作结束后,他的笔记本上总是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疑问:“隧道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厚度标准是什么?”“桥梁桩基钢筋笼的焊接规范有哪些细节?”到了晚上,他就抱着厚厚的施工规范,对照笔记一点点钻研,遇到实在啃不透的难点,第二天一早就追着师傅请教。
“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问’和‘记’。”他说,见习期的经历让我明白,现场没有“纸上谈兵”,只有扎根一线,才能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谢日荣凭借这份踏实肯干、积极进取的态度,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获评了二公司2020年“优秀见习生”,为职业生涯开了好头。这份荣誉没有让他骄傲,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扎根一线 求真务实”的信念。
从“跟着干”到“学着管”,在隧道深处淬炼本领
2020年7月转正后,谢日荣担任金甬铁路项目部技术管理员,次年正式成为第七隧道作业队技术主管。岗位升级带来的是更大的责任:“不再是‘跟着干’,而是要‘学着管’。”他坦言,初期面对隧道支护参数调整、施工工序安排时,常因经验不足陷入焦虑。
“最怕的是理解错设计意图,给现场添乱。”为了补上隧道施工经验不足短板,他把办公室搬到隧道口。白天他扎根掌子面紧盯施工全过程,细致记录每道工序的时间节点和质量控制要点;晚上他拉着老同志、施工班组开“小会”,将当天遇到的技术难题、施工疑点等问题摆出来集体讨论,在思想碰撞中寻找解决方案。从隧道开挖支护到二次衬砌施工,他在“实践-请教-总结”的循环中反复打磨,逐渐掌握了隧道施工的核心逻辑和关键技巧。
这份脚踏实地的成长让他获得了项目领导的一致认可,在2021年斩获“二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在2022年他与自己带教的徒弟一同获评公司“导师带徒优秀师徒”,完成了从“被带教者”到“带教者”角色转变。
成为技术主管的几年间,谢日荣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技术+协调”的复合领域。2023年,他已能独当一面,独立负责隧道关键工序的技术管控。面对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条件时,他不再手足无措,而是凭借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提前与设计沟通优化施工方案,用扎实的专业能力赢得信任。这一年他获评“二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荣誉的背后是他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最大的变化是‘敢决策’了。”谢日荣笑着总结道。从最初“怕出错”的谨慎焦虑,到如今“能纠错”的从容自信,这份底气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无数次扎根一线的积累、千百个日夜的钻研,以及在实践中淬炼出的专业底气。他的进阶之路,印证了职场成长最朴素的道理:责任催生动力,实践成就能力。
临危受命“啃硬骨”,在峡谷深山书写答卷
2024年12月,谢日荣迎来职业生涯的
一次重大考验 ——临危受命接手邵永铁路“卡脖子”工程龙井头特大桥的施工管理。这座被列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的特大桥,此时正深陷“内忧外患”:施工进度严重滞后,地方协调阻力不断,技术难题接踵而至......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谢日荣没有丝毫退缩。
“思路要清,措施得力,过程监控,及时总结”,这是谢日荣面对困局时定下的工作准则。他第一时间带领工区技术和施工管理人员多次召开专题会,将问题摆上台面、把症结掰开敲碎,逐条研究解决措施。从梳理施工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到强化安全质量管控标准、主动对接地方协调阻工问题,他在乱局中理出条理,为工程“破局”奠定了基础。
为了抢回滞后的进度,他果断调整资源配置:增设夜班塔吊、施工电梯,解决高墩施工的垂直运输难题;增派工人与管理人员轮班值守,确保24小时施工“人停机不停”;专门配置80t汽车吊专项配合作业,提高材料吊装效率。“高墩施工最怕耽误时间,必须分秒必争。”谢日荣说,我现在几乎天天泡在现场,白天协调各方资源,晚上盯着施工进度,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针对连续梁0号块施工精度要求高的特点,0号块作为连续梁的“基础”,其尺寸偏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否则会影响后续挂篮施工的稳定性。为了确保质量,谢日荣带领技术员与施工人员全程跟班作业,从模板支护到钢筋绑扎,再到混凝土浇筑,每一个数据都反复核对,每一道工序都现场旁站监督,用“绣花针功夫”守住质量底线。
在他的统筹攻坚下,龙井头特大桥的施工局面持续向好,3月20日,连续梁主墩施工顺利完成,为后续工程奠定坚实基础。5月11日、5月21日,120米跨连续梁7号墩、11号墩0号块先后攻克;6月6日,1号墩0号块成功拿下;7月6日,3号墩0号块顺利完成;7月15 日,5号墩0号块攻坚告捷……一个个节点的突破,不仅让滞后的进度逐步追平,更让安全质量标准显著提升,地方阻工难题也在主动沟通中逐步化解,昔日的“困局”被硬生生闯出一条“通途”。
如今,邵永铁路龙井头特大桥的建设仍在继续,谢日荣依然每天穿梭在施工现场,从高墩作业平台到连续梁挂篮,从路基边坡到隧道洞口,哪里有难点,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谢日荣的成长轨迹里,始终镌刻着“敢担当 善作为”的印记。从初入职场的“懵懂摸索”,到技术主管的“沉稳攻坚”,再到如今临危破局的“全局统筹”,他每一次岗位变动都是一次能力的淬炼,每一次挑战突破都是“实干”二字的生动诠释。这位 95 后建设者正以初心为墨、以实干为笔,在邵永铁路的深山峡谷间,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铁路建设者的责任与担当。
新媒体矩阵
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央视频抖音号视频号今日头条信息来源丨二公司编辑 | 周敏娟主办 | 融媒体中心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