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华博士摘选5名专家观点
第一,双方重申了《巴黎协定》确定是吊车的低于2℃以内、争取1.5℃的温控目标,并在《巴黎协定》框架下,采取21世纪20年代提高力度的强化气候行动,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加强协定的实施。
第二,双方商定将携手并与各方一道推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成功,在减缓、适应、支持方面取得平衡、有力度、包容性的成果,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不同国情。
第三,双方决定在清洁电力和煤炭、甲烷、停止非法毁林等领域开展具体的行动与合作。此外,双方还在减排法规和标准、清洁能源转型、电气化、循环经济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部署和应用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第四,双方决定推动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化、具体化、务实化,计划建立关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工作组,继续开展技术和政策交流,促进地方政府、企业、智库和学术界的参与,并评估4月上海联合声明和本份《联合宣言》的实施。
来源:《人民日报》
他表示,新一轮能源科技创新将聚焦非化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理论体系上,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专业知识需要不断创新,从而将产生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的深刻变革。在技术特征上,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将深度融合,成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在创新范式上,多学科交叉融合、多产业相互协同、多技术集成创新,展现出跨越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巨大能量。
他认为,未来要聚焦高效率低成本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CCUS、氢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再电气化、数字化等七大领域,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开展能源科技创新,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携手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来源:官网
他认为,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来看,到2060年变化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1-2030年) 非化石能源比重增长较慢。
第二阶段(2031-2050年) 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迎来高速增长,平均每年将增加2.5%。
第三阶段(2051-2060年) 即碳中和的1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变化将趋于平缓。
他预测,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碳排放均可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之后能源系统碳排放量将在2050年和2060年分别降至峰值的28%、10.5%,而电力系统排放量将在2050年和2060年分别降至峰值的25.4%和1.6%。
来源:国际能源研究中心公众号
三是大规模储能仍面临技术限制。抽水蓄能要求地势有高低差。压缩空气储能面临储存空间和投资的问题。锂电池技术发展也有局限,比如汽车锂电池价格昂贵,能量密度不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