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航特种当城市的脉搏在车水马龙中愈发强劲,作为交通枢纽的跨线桥梁,其更新升级始终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课题。近日,由特种分公司实施的广州广园路下塘西路立交改造项目传来重磅喜讯——跨线段施工圆满完成!这不仅标志着工程迈入新阶段,更以一场技术革新,重新定义了城市核心区桥梁施工的标准。
破解“咽喉地带”施工难题:
在方寸之间挑战极限 城市立交桥,堪称城市交通的“咽喉”。它们大多盘踞于城市交通要道,每日车流如织、人流密集,社会环境错综复杂。更棘手的是,这些桥梁周边基本没有可利用的临时用地,施工空间被压缩到极致。
对下塘西立交而言,改造工程面临的考验尤为严峻:既要对上层桥梁进行彻底更新,又不能影响下层桥梁的正常通行;既要保障施工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又要将对桥下交通、周边道路的干扰降到最低。传统施工方式在此束手无策——分块拆除会导致工期拉长,封闭交通会引发大面积拥堵,粉尘与噪音更是会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如何在“动中求静”“密中求效”,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终极难题。
智能装备改写施工逻辑:
整跨作业彰显技术锋芒
面对困局,特种分公司项目团队祭出“杀手锏”——智能化整跨吊运滑移拆建一体化技术及装备,以科技创新实现破局。
这项技术的核心突破,在于将传统“化整为零”的施工逻辑颠覆为“整跨作业”。通过毫米级精度的智能控制系统,装备能像“外科手术”般精准操作:旧桥拆除时,整跨700t级梁体被稳稳托起,沿预设轨迹滑移至指定区域;新桥安装时,同样实现一次性精准就位,全程误差控制在厘米级以内。这种“空中平移”式的作业模式,彻底改变了桥梁施工的时空概念。
其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安全高效: 6小时内完成整跨拆建,较传统工期缩短90%以上。全过程采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预警应力变化,杜绝安全隐患。
二是绿色环保:无需大规模破碎作业,粉尘排放量减少95%以上,施工噪音控制在55分贝以下,达到居民区环境标准。
三是精准可控:通过位移控制与液压同步技术,梁体升降、滑移的精度控制在±5毫米,确保新桥与既有结构完美衔接。
民生为本的技术温度:
让城市更新更有质感技术的突破,最终要落到民生福祉上。下塘西立交的改造实践,生动诠释了“科技让城市更美好”的内涵。
由于施工时间压缩至6小时,原本可能持续数月的交通管制被简化为一次短暂的夜间封闭;清晨的阳光升起时,桥梁已完成安装,市民通勤几乎未受影响。周边居民感叹:“以前担心施工扰民,现在就像变魔术,没想到晚上睡一觉,桥就回来了!”
此次跨线段施工的成功,不仅为下塘西立交的全面焕新奠定基础,更创下了市政跨线桥梁“安全、绿色、高质、快速、低影响”施工的全国标杆。未来,这项技术将在更多城市桥梁更新中推广应用,让每一次交通升级,都成为市民感知城市温度的生动注脚。
供稿:加固业务部 下塘西项目部
作者:晏国泰编辑:杨风浩科技创新国家队 结构工程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