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01成渝中线高铁首座“四电”房屋封顶
8月1日,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踏水村,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公司承建的成都至重庆中线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成渝中线高铁)DK168AT所成功封顶,为后续二次结构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AT所也是成渝中线高铁首座封顶的“四电”房屋。
AT所即自耦变压器所,是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的关键设施,主要通过自耦变压器等设备实现电压变换与调节,为高铁接触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保障列车高速、安全运行。DK168+084AT所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踏水村,建筑面积495.9㎡,建筑高度8.35m,为二层框架结构,地上一层,地下一层。
项目部创新引入BIM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对建筑结构、管线排布等进行预模拟,提前规避构件碰撞风险,并且依托BIM模型实现脚手架搭设参数化设计、钢筋绑扎节点可视化交底,为多项关键工序提供了技术支撑,高效完成了此次封顶任务,为后续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高温季强降雨天气影响,项目部高度重视暑期施工组织管理,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预警信息,科学统筹安全与进度,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错峰施工策略和轮换作业办法,定时为作业人员发放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全力做好防暑保障,同时严格杜绝高温时段强行施工,切实守护每一位劳动者的权益与安全。此外,项目部搭建了信息化系统,通过手机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强化施工现场排水巡查和边坡监测,实现科技保安全;建立健全了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严格执行避险转移“四个一律”要求。同时,施工现场采用雾炮机降尘、裸土覆盖密目网等措施进行扬尘控制,保障施工环境良好,打造绿色工程。(崔珊珊,周紫瑜 )
02光谷智能网联项目首座变电所设备就位
8月3日上午,公司承建的光谷智能网联产业研发基地项目传来捷报——首座变电所设备就位,标志着该项目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关键进展,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本次设备吊装作业中,项目团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科学组织、精心部署,提前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对设备运输路径、吊装机械选型、就位精度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多轮论证与优化。施工过程中,带班领导和技术人员全程旁站监督,精准把控吊装角度与设备定位,确保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规范;安全管理人员强化现场巡查,及时排查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一线作业人员不畏酷暑,坚守岗位,高效协同,高质量完成了设备吊装任务。
下一步,项目部将继续发扬“勇于争先、精益求精”的铁军精神,严控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如期优质交付,为武汉光谷智能网联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张斌)
03提前20分钟!包神铁路沙坝子站电源屏“零误差”搬迁
7月31日,在公司承建的包神线室内外联锁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包神铁路沙坝子站,既有机械室电源屏设备在预定封锁时间内提前20分钟完成搬迁。
为确保此次搬迁工作万无一失,项目部提前7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对既有电源屏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评估,面对“
联锁系统与CTC(调度集中系统)供电不可中断
”和“模块不可拆”的双重挑战,结合新机房环境条件以及设备本身要求,项目部以科学研判、精准施工的态度,制定详尽的搬迁专项方案,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和模拟演练,确保每一步操作都能精准到位。搬迁过程中,创新采用“双组同步作业法”,实现设备迁移与新址准备并行推进,有效压缩作业时间近30%,大幅提升施工效率。此外,因
机械室门轴突发轻微变形,通行间隙由5厘米骤减至3厘米,设备无法顺利通过。项目负责人果断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微调门框角度、加装滑轨减阻等措施,成功化解“
窄门”难题。此次电源屏的搬迁,不仅彰显了公司“
零误差、零隐患 ”的卓越施工能力,也为包神铁路运输安全与效率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后续,项目团队将有序推进东胜、朝脑沟、大树湾等站的改造任务,持续打造精品工程。(
文:周笛、刘二龙/图:赵相华
)主办:公司党建工作部
来源:成渝中线四川段项目部、第一分公司、建筑分公司,
武汉分公司,通号北方分公司
编辑:马 博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