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七局西铁工程公司】首次应用!“泥水+土压双模盾构施工技术”助力佛山地铁四号线安全高效建设

2025-08-07 17:58:29浏览:57 来源:中铁七局西铁工程公司   
核心摘要:● 快讯7月31日,随着“醒狮6号”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标志着公司承建的佛山地铁四号线绿岛湖北站至绿岛湖中站区
中铁七局西铁工程公司● 快讯 7月31日,随着“醒狮6号”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标志着公司承建的佛山地铁四号线绿岛湖北站至绿岛湖中站区间(简称“绿绿区间”)右线隧道顺利贯通。至此,该区间双线隧道宣告全面贯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绿绿区间右线隧道全长1.75千米,由1167环管片精密拼装而成。该区间地质条件之复杂堪称全线之最,是名副其实的“地质迷宫”。隧道穿越松散素填土、流塑状淤泥质土、粉质黏土、高渗透性粉细砂层及软硬不均风化岩层等多元复合地层,其中上软下硬地层占比超60%,地层性质突变点(交接带)多达95处。这些“突变点”极易引发盾构姿态失控、隧道涌水涌砂及地面沉降塌陷等风险,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和防水性能构成严峻挑战 区间水文环境同样险峻,地下水与绿岛湖等地面水系存在水力联系,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相互补给,形成异常充沛且压力递增的地下水流。高水压不仅冲击盾构密封系统,更大幅增加了掌子面失稳、隧道涌水涌砂及地层坍塌的风险。此外,施工还需克服长距离软弱地层掘进、密集穿越建筑群、高压电塔群、并行高压燃气管以及长距离水面下掘进等高风险挑战,施工组织难度极大。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精准打出“技术组合拳”,从设备选型、方案反复比选、人员配置、地质补勘和交流学习等多方面做足准备工作,为区间隧道顺利掘进贯通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在集团公司范围内首次应用泥水+土压双模盾构施工技术成为制胜关键。该技术实现了两种模式的高效无缝切换: 土压平衡模式:适用于强中风化岩层、黏性土、粉质土地层,操作便捷、成本可控,效率优先。 泥水平衡模式:专克富水砂层及高水压地层,通过精密调控泥浆压力,能有效平衡掌子面水土压力,显著降低涌水涌砂风险,并大幅提升沉降控制精度(尤其在穿越绿岛湖水域时,地表沉降被严格控制在3毫米以内,较土压模式精度提升40%)。 这种“一键按需切换”的灵活性,确保了盾构机在95处地质突变点实现“零卡顿”平稳推进。在富水砂层区段,盾构机更以35-50mm/min的稳定速度掘进,单日最高进尺达10环(15米)。 在安全质量方面,泥水模式同样优势显著。通过实时监测泥水压力与流量,成功预警并规避了多次潜在涌水风险;结合同步注浆与多孔管片环箍注浆止水技术,实现了隧道管片“零渗漏” 的优异成果。下穿绿岛湖核心区段时,湖底最大沉降仅2.3毫米,有力保障了水体生态与隧道结构的双重安全。 此次绿绿区间右线隧道的胜利贯通,不仅是对项目部全体人员卓越专业素养与攻坚克难精神的完美诠释,更是彰显公司地铁隧道施工技术实力的重要里程碑。泥水+土压双模盾构机在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成功应用,不仅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更为公司后续同类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项目背景: 公司承建的佛山地铁四号线4207标段包含2座地下车站及3个盾构区间,线路总长6.80公里。佛山地铁四号线作为贯穿佛山市中心区域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其建成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大幅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对完善现代化城市交通网络、优化区域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内容来源丨佛山地铁四号线项目部 责任编辑丨沈曈2025年第171期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七局西铁工程公司】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吴浩赴呼和浩特市青年社区项目开展调研慰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