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据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报道,目前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开通之后将实现以时速400公里运营,届时成渝之间将实现50分钟通达。成都站作为成渝中线的首发站,将成为全国首条时速400公里高铁的起始站,该站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成都枢纽成都车站扩能改造工程不仅是交通枢纽的升级,更成为彰显成都城市气质的新地标。这座现代化车站站内空间布局突破传统车站的单一功能模式,是集城际高铁、市域铁路、地铁及城市公交于一体的立体交叉零换乘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堪称多种轨道的“超级枢纽”。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班子作为头雁,以身作则、带头冲锋,带领项目团队比聚士气、筑安全防线、强化管理效益、提升管理效能,营造“群雁齐飞”之势,为项目优质高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周网格”、“安全星”、“穿透式”、“精细化”的“四轮驱动”,项目团队内生力全域激活。
“周网格”评比聚士气
“现在成都北站项目部的员工就像‘嗷嗷叫的狼’!”说这话时,项目经理刘凌龙眼里闪着光。为破解施工管理中“一阵热一阵冷”的难题,刘凌龙带领班子创新推出“周网格”评比机制。他亲自带队开展周、月安全检查,将标准化执行情况纳入常态管控,让每一项规范都落地生根;围绕ABCD考评标准,加大对得分高的网格、落实情况好的个人季度绩效考核倾斜,以总得分情况评选季度“工程之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强化了正向引导,解决了责任心的问题。
“大家为了拿到‘工程之星’,真是牟足了劲,争着干、抢着干!”项目部员工孙洋波提起这股劲头,语气里满是振奋。而这份劲头的背后,是项目部构建的“安心工程”——项目班子始终记挂着一线职工的冷暖。截至6月30日,累计慰问职工6人次,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劳保用品2次,开展春节、三八节、端午及季度活动10余次,切实让大家感受到了企业的关心、关怀。“企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干起活来浑身是劲!”员工王宜的话,道出了团队上下的共同心声。
上半年,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98%,质量整改闭环率100%,材料检测合格率99.8%,业主质量投诉率0%。
“安全星”兑换筑防线
“现在不仅干活更规范,还能换奖品,越干越有奔头!”钢筋班组的老王拧开刚兑换的饮料,脸上笑开了花。这抹笑容的背后,是项目部创新推出的“安全星”激励机制,而老王正是这一机制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安全星兑换 为让安全意识扎根一线,项目部从“自我安全、他人安全、环境安全、合理建议、应急得当”五个维度,为像老王这样的施工作业人员制定评价标准。管理人员识别到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后,只需要通过“安全星”小程序便捷操作,仅需30秒内完成表彰记录并当面递上“行为安全表彰卡”。拿到卡片的工人,随时能到自助兑换机前挑选心仪商品,兑换后将卡片投入回收箱即可。
▲股份公司党委常委、副总裁黄超到项目部开展调研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老王的转变是无数一线工人的缩影。正是这样实打实的正向激励,让规范操作成了习惯,让主动安全成了自觉,获评“工人满意之家”。上半年,项目部编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体系制度25项,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累计1300余人次,共计检查隐患135条,安全文明标化覆盖率100%,安全事故发生率0%。
“穿透式”管理强效益
“标准不是挂在墙上的,得让每个人看得到、摸得着、学得会。”刘凌龙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的推动下,项目部刚性落实首件管理、样板管理,从质量工艺到临时道路、安全防护,甚至人员作业配备,每一项都先做样板、再全面推广。项目工程部技术员说:“跟着样板学,上手特别快,再也不怕细节不到位了。”这套标准让不同劳务队伍的水平快速拉齐,劳务用工率显著提升。同时,刘凌龙带领团队科学排定施工计划,精准调配人、材、机,让各环节衔接如齿轮般顺畅,窝工、返工现象大幅减少。
为解决站房施工重、难点,有效控制安全风险,确保站房与站场改造施工进度同步推进,项目总工杨杰带头啃“硬骨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按“现场需求-研究实施-总结推广”的思路,用新技术、新工艺破解了多个施工瓶颈,既提效率又保质量,为项目注入科技动能。上半年,完成授权工法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其中,《站城融合关键技术-C》被列入股份公司科研课题;《蜀国仙山-大型壁画文物拆除及保存施工技术研究》被列入集团公司科研课题。此番成果,既显著提振了参编课题员工的底气与锐气,更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担当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同时,项目部积极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创新采用北斗卫星深基坑监测技术、复杂深基坑自动降水技术、临边防护安全预警系统等,结合智慧工地综合管控平台,融合 BIM+GIS 大场景实景建模技术,实现施工现场管理智能化、精细化,为 “620 ”成都站南北站场交替施工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都车站东过境道路及东高架广场(南)施工
“精细化”运营提效能
“省下的就是赚下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这是刘凌龙常说的话。他与项目部班子带头,全员齐动员,带头践行勤俭节约,从办公室到施工现场,处处可见精打细算的巧思。
针对冬夏用电高峰,项目部推动安装定时断电装置,调整办公区域实行集中办公,采取小部分集中办公模式,一年下来仅电费同比节省20%;临时用电选用节能电线、灯具,设备加装自动控制和限流装置,管理成本降了又降。
在员工食堂,项目书记王伦提议推行“动态备餐制”:动态统计用餐人数并定量备餐;临时加餐需报备,食材消耗误差控制在5%以内。同时,他带头践行“少量多取”原则,让“光盘行动”成了食堂新风尚。如今餐厨垃圾量同比下降10%。“跟着王书记干,不仅学会了省钱,更明白了啥叫过日子!”后勤师傅笑着说。
如今,成都车站扩能改造工程的建设已驶入“快车道”,这座凝聚着无数建设者智慧与汗水的 “超级枢纽”,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以刘凌龙为核心的项目团队,用 “周网格” 评比点燃的高昂士气,用 “安全星” 兑换筑牢的安全防线,用 “穿透式” 管理提升的执行效能,用“精细化”积攒的发展底气,不仅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更锤炼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秀队伍。
下一步,项目部将总结二阶段施工经验,紧盯三阶段施工目标,细化工期、科学统筹,全力以赴推进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等重点工作,以 “群雁齐飞” 的奋进姿态,在每一个施工节点上精益求精,在每一项管理细节中追求卓越,铸造精品工程,擦亮公司“站房”品牌,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党委工作部 张若男编辑:刘梦乔校稿:李培祎审核:林春 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