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五分公司穿过层峦叠嶂的武陵山脉,一座座桥梁于云雾中若隐若现。越过最高的山巅,便能瞰见柴埠溪特大桥于此处直刺苍穹。这里,是中交二航局宜来高速一标项目党支部书记邓居勇以匠心执笔,以五载时光所书写的奋斗答卷。
从测绘里“悟”出党建文化
“党员的责任坐标没有最大值,只有更精确的定位。”这句写在邓居勇工作笔记扉页的话,映照着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精神蜕变。
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邓居勇的步履走遍了海内外多项重大工程。鄂黄大桥不眠不休,精准定位围堰下沉;孟加拉吉大港忍受酷暑,星夜兼程海上沉桩;京沪高铁精益求精,带领团队创下全线“双率先”纪录;以色列阿什杜德港主持完成《海外发达地区大型码头施工测控技术研究与运用》科研项目;精测大队主持成立分公司首个测量创新工作室……
丰富的技术攻坚与管理实践,淬炼出邓居勇独特的党建理念:“党建工作如同精密测量,既要有胸怀全局的坐标系,更要有校准每个党员的定位点。”
针对1300多根位于山间悬崖边挖孔桩,他推行“党员网格安全包保责任制”。网格员每日跋涉数万步,穿梭于险峻山路间,最终创下高危作业“零事故”的纪录。在冬季零下5℃的攻坚时刻,他组建临时突击队。党员示范岗岗员们挺身而出,连续值守72小时,最终提前15天完成柴埠溪特大桥主塔封顶。
“过去用全站仪测坐标,现在用脚步量民心。”在宜来高速项目前期征迁攻坚过程中,邓居勇依靠脚步叩响了沿线村寨的门户,倾听诉求,真诚沟通。创新使用的“三改合一”便道施工方案,巧妙将施工便道建设与村道升级改造相结合,既打通了茶农机车直通田间的“致富路”,又为项目节约了可观成本。当项目红线内房屋拆迁在全线率先清零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协调办主任深深感慨:“这条征迁路,是邓书记用鞋底一寸寸‘磨’出来的信任!”
2025年5月25日,当柴埠溪特大桥最后一块桥面板吊装完成时,他在记录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共产党员的坐标轴,横轴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纵轴是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
在宜来高速项目建设过程中,邓居勇亦深谙“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之理念。党支部联合业主精心打造“宜路攀登”党建品牌,构建三维党建生态圈。
在月山隧道遭遇特大溶洞时,邓居勇通过建立“党员吹哨”机制,召集业主、设计、监理党员组成攻关组,各单位“应哨”而动,集中优势资源协同作战,成功攻克了溶腔穹顶落石、基底沉降以及二次进洞扰动可能引发的穹顶坍塌等世界级难题,化解了“大溶洞”困局。这套机制同样高效解决了山区高速项目变更频繁影响进度的顽疾,累计攻克变更难题200余项,创效超1300万元。
现场施工取得良好进展,人才培养自然也不能放下,“双螺旋”育才模式,为项目青年技术员配备“党建+技术”双导师,通过“白天上工地、夜晚上学堂”的驻学计划,为项目培养出一名又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人才梯队建设硕果累累。
2022年春,邓居勇在汉马池村走访时,发现一段泥泞不堪的“烂路”。仔细问询当地茶农后才得知,阴雨不断导致乡间小道发生垮塌,新采的茶叶也因无法运输即将霉变。为保障茶农利益,他主动联系汉马池村村委,协调调集2台挖掘机免费拓宽整修道路。
此后,持续的爱心助农、助学活动,深深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心。不仅如此,依靠走访期间所掌握的现场数据与实际情况,邓居勇创新提出利用项目弃渣场改建为村级建设用地的方案,既盘活了资源为村民谋得实惠,又为项目节省了巨额复垦费用,开辟了企地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新路径。
对于项目职工,邓居勇是细致入微的“娘家人”。他推动的“三必访”制度(伤病必访、婚育必访、困难必访),让深山工区有了家庭联络站、职工书屋和云端健身角。年轻员工们总会笑称:“邓书记的关怀精度,比全站仪还准!”
如今,曾被视为天堑的柴埠溪峡谷,正被建设者们用“党建红”绘就“宜路攀登”新图景。山风拂过工地飘扬的党旗,似在诉说这位二航人的初心——当以毫米计的精度遇上为民服务的温度,所浇筑出的是一位共产党员最恢宏的时代丰碑。
栏目策划:党委工作部
来源:宜来高速项目作者:李魏小编:昌文我知道你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