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公司报道 在金寨县南溪镇的群山之间,公司合武高铁项目1号碎石加工厂如一颗沉稳的基石,支撑着高铁建设的物资保障。自2024年11月1日投产以来,这座占地10亩的厂区已累计加工砂石料14.8万吨,对比外采价格降本超千万元,用实干实绩诠释着高效管理的力量。
精打细算建厂区理念先行奠基础 厂区的建设始终贯穿“精打细算”的理念。在选址环节,项目部借助南溪车站的永久用地来存放母材,将临建用地面积从原本规划的20亩缩减至10亩,大幅降低了用地成本。此外,项目部巧妙地把路基防护挡墙当作碎石加工的上料挡墙,不仅省去了上料挡墙建设的费用,还降低了碎石加工厂后续的复垦费用,有效节约了成本。
碎石加工厂在设备配置上坚持“资源复用、按需配置”的原则,砂石生产线使用的破碎筛分设备是从金仁桐项目调拨而来的,进场后只添加了环水保设备,便满足了规范要求,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周转效率,还为项目节约了大量成本,实现了设备的保值增值。
在工艺选择上,充分结合合武项目隧道多、母材优的特点,选用砂石联产和湿法制砂工艺,让砂石成品比例达到4:6,完美匹配现场需求。加工全流程通过输送皮带连接实现了物料“零倒运”,成套环水保设备的配置实现了粉尘、污水“零排放”,达到环保与创效的最佳平衡。
创新管理促运营“三自”模式显活力 “三自”管理是1#碎石加工厂运营的核心。项目部与混凝土分公司签订合同,厂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双方每月共同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厂区配置16名人员,其中管理人员4人,作业人员12人,均为公司职工或直接管理的劳务派遣人员,薪酬考核严格执行公司制度,作业人员工资由项目部实名发放。除主生产线外,公司配置的2台装载机和二手自卸车,全部归属混凝土分公司管理,日常维保自行完成,真正实现了自主运营。
在质量管控上,在线检测系统为生产装上了“火眼金睛”。系统接入铁路信息化管理平台,每小时对机制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粒形粒貌、石粉含量等技术指标进行检测,让砂石质量有了可靠保障。计量方式的革新也为生产添力不少。成品料计量由出厂过磅改为“施工配合比推算、皮带秤复核、信息化系统采集记录”,不仅为生产与成本分析提供了实时数据支撑,还减少了车辆过磅等待时间,提升了机械效率。
厂区巧妙利用峰谷电价政策,错峰用电,优先在低谷时段满负荷生产,用电成本直降48%。小改小革更是随处可见:洗砂脱水一体机上增加旋流器回收补偿细砂,让机制砂品质达到一类砂标准;振动筛设置粗细骨料动态调整装置,精准匹配拌和站需求;砂仓内设置树状排水沟,缩短滤水时间,提升出料效率;自制机制砂打散装置和皮带毛刷压轮,解决砂料结块问题;装载机配备筛斗,减少上料粉尘,提高成品合格率。
小革新创大效益
机制砂打散装置
机制砂滤水
皮带毛刷 反打装置
树状排水沟
装载机筛斗 合武高铁项目1号碎石厂的实践是“三自”管理模式在生产运营中的生动体现。未来,它将继续以“安全+环保”为前提,以“效率+质量”为核心,以“降本+创效”为宗旨,在高铁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