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四局八分公司】献礼“八一” | 00后新员工探访“90”后志愿军老兵余焕臣

2025-08-01 22:46:48浏览:139 来源:中铁四局八分公司   
核心摘要:献礼“八一” | 00后新员工探访“90”后志愿军老兵余焕臣
中铁四局八分公司在抗美援朝的硝烟岁月里,无数最可爱的人用热血与信仰筑起钢铁长城。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挺身而出的身影,依然让人肃然起敬。近日,今年刚入职的青年员工走进位于上海的余焕臣老人的家中,向这位94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四局退休职工致以崇高敬意,聆听那段烽火连天的往事,感悟跨越时空的信仰与力量。 余焕臣,安徽黄山人,今年已经94岁了。1951年10月,他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野战军警三团六连入朝作战。作为一名铁道兵,他在枪林弹雨中肩负着筑路保通的使命,顶着敌机轰炸,在秃鲁江、价川等地抢修战地运输线,为前线输送弹药物资,保障战略大动脉畅通。他清晰地记得,“工地常在阵地之后”,白天冒着炮火修路,夜里钻进雪窝宿营,有的战友只能用破草袋保命御寒。“那时什么都缺,但谁都不怕死,只想着快把路修通。” ◎ 余焕臣观看中铁四局出品的纪录片《我的抗美援朝》 在一次送信途中,他发现一名友邻部队的通讯兵在架设电话线时遭炸弹袭击,身受重伤。面对这般危急情况,余焕臣毫不犹豫爬上电线杆将其救下——那一刻,他用行动诠释了“宁可自己牺牲,也不放弃战友”的血性担当。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1954年回国后,余焕臣转业至中铁四局工作,投身祖国铁路建设。从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到祖国大江南北的桥隧隘口,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施工一线,把战场上淬炼出的作风带进和平年代。他亲历了从铁镐铁锤到机械化施工的飞跃,见证了铺轨长度从25米升级为500米无缝焊接,见证了“人拉肩扛”变为“智能化铺架作业系统”。 资料来源:国资小新 “现在铁路这块我是‘外行’咯!”听着八分公司新员工讲述自己来到单位的所见所闻,和对未来的憧憬,老人难掩激动:“听说现在我们有千吨架桥机,500米钢轨铺轨机,和我们那个年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祖国强了,咱们吃的苦都值了!”说话间,老人神采奕奕,声音洪亮,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用青春和生命拼搏的战地时光。 ◎ 八分公司参与研发的JQBS1100型箱梁运架设备 ◎ 八分公司参与研发的WPZ-500型无砟轨道智能铺轨机组 ◎ 八分公司“铁路铺架、城市轨道、铁路运输、相关多元”四大业务板块 虽然年逾九旬,余焕臣依旧每天坚持锻炼,读报剪报,关注国家发展大势。他常说:“我们那代人扛过枪、修过路,现在你们条件好了,更要接好这接力棒,把国家建设得更强。” ◎ 余老唱起当年与战友共创的歌曲 ◎ 余老回国后撰写的回忆录 ◎ 余老讲述纪念章的故事 会面后,八分公司员工赠送给余老最新的企业宣传画册和中铁四局编纂的《100个抗美援朝老兵》一书作为八一建军节的礼物,余老也热情地回赠给青年员工他的回忆录《人间至味是清欢》。 战争可以远去,信仰不会褪色;老兵可以老去,精神永远峥嵘。 余焕臣身上,沉淀着老兵的坚守,也照亮着后来者的方向。他的故事,是中铁四局抗美援朝铁道兵血脉传承的缩影,更是跨越年代的精神召唤。 监制:张伟 季文斌审核:魏金龙 郝文东图文:沈学梅 倪媛媛 赵元坤 编辑:赵元坤主办:社管中心、党委宣传部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公司各单位组织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李纯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