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7月26日至27日,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在中交大厦召开。
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建筑类央企深化巡视审计整改专题会等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形势和问题、明确下一阶段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动员与引导广大干部职工
永葆战略定力、满怀美好希望、突出价值创造、持续顽强奋斗,全力完成年度任务和“十四五”目标,共同书写新时期中交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海威公司广大职工第一时间学习领悟会议精神,并结合项目实际与具体工作畅谈心得体会。
01泰州项目经理 冯绍伟 集团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我们锚定了航向、凝聚了共识。会议提出的围绕“六大导向”、把握解决“六大永恒性战略性问题”、落实“六篇大文章”的要求,是项目当前及未来工作的行动指南。
优质履约拓市场。优质履约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针对投资类项目,我们要强化全生命周期管控。
一是在前期深挖设计潜能,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提升项目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筑牢管理根基。
二是在施工期间严把安全、
质量、 环保、进度和成本关,质量是项目立足的根本,安全是施工的底线,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度是履约的保障,成本是效益的关键,以此提升管理效率,确保工程按期高品质交付,打造品牌项目。
三是 在运维服务期间,以优质工程为依托,深化客户合作,延伸业务链条,凭借已建项目的示范效应,辐射区域市场,实现滚动经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催收保效益。 我们要始终坚持“现金为王”,追求有收入的合同、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三有”。扎实做好项目过程中的催收与维权工作,确保资金及时落袋为安。
一是及时催收。当合同履约出现有利时机,要果断行动,时间就是金钱,是机遇,更是效益的源泉。
二是借势催收。 要时刻关注国家、各省及地方政府关于债务化解和账款清收的最新政策与要求,积极发掘并借助有利于我方的各类政策形势与外部条件,以 “四两拨千斤” 之力化解难收之债。
三是依法催收。在催收工作中,我们要与债务方相关人员提前进行良好沟通,在不破坏现有合作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催收工作。
人才培养再赋能。要树立持续学习、系统学习的理念,打造学习型项目,做好项目人才梯队建设,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实做细“导师带徒”活动。
在青年员工培养方面,为青年员工配备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想与业务“双导师”。在思想上,定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引导青年员工迈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在业务上,将施工一线作为青年员工的 “练兵场”,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技术、增长本领。
二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打造“每周微课堂”“学习分享会”“阶段复盘会”等形式,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价值创造热情,促使员工实现自我驱动,为项目创造更多效益。
02绍兴104国道项目经理 胡文柱
对“牢牢坚持围绕‘六大导向’,深刻把握解决‘六大永恒性战略性问题’,统筹谋划落实好‘六篇大文章’”的工作要求进行了深入思考之后,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当前在把握方向、夯实基础、系统协同、着眼长远、驱动创新、管控风险等方面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作为项目经理,我将带领项目团队,深刻领会并践行中交集团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要求,聚焦核心问题,落实具体措施,努力将项目打造成为践行公司战略、解决关键问题、建立良好信誉的品质项目。
一是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督,
在项目中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细节,提升效率和质量,建立更严格的项目质量标准和回溯机制,强化成本意识,建立快速反馈和改进闭环。
二是全面加强系统科学管理,
运用系统思维管理项目,加强项目进度、成本、质量、风险、资源、沟通的整合管理,强化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和刚性,加强过程监控和预警,提升项目管理的数智化水平,落实项目知识管理和经验复用。
三是全面加强创新成果应用,
在项目中设立创新目标或专题,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积极引入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项目管理和协作方式上勇于尝试新模式,将项目作为培养创新人才和能力的平台,密切关注行业技术趋势,思考项目成果对未来转型的支撑作用。
四是全面重塑优秀文化生态,
在项目团队内部倡导和践行公司的企业文化精神,营造开放包容、敢于担当、勇于试错、相互学习的团队氛围,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健康正能量的项目环境,注重项目过程中的文化建设成果输出。
03齐临项目党支部书记 彭楠楠
一是以“六大导向”优化管理,筑牢质量根基:
要坚持高质量导向,推行“质量安全双首件+示范制”,打造实体样板并推广最优工法。实施党建引领的网格化管理,严控图纸会审和答疑项落实,开展专项活动打造标准段样板,保障工程质量。要强化技术创新导向,应用“四新
五小”技术,打造本质安全。响应“双碳”目标,持续深化零碳场站建设,降低能耗排放。
二是聚焦破解“六大永恒性战略性问题”,扫清发展障碍:
化解方向性偏差,依托零碳场站定位争取业主补贴,确保项目收益与战略目标相符。严控风险问题,建立“三色风险预警机制”,动态更新防控清单。严控分包管理,按实定价、公开招标,防索赔及廉政风险。
三是做实“六篇大文章”,驱动全面升级:
强化党建引领,在梁场工区设“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建安全环保质量一体化”创建,将廉政承诺纳入分包合同。深化系统改革,试点“班组积分制”,安全质量与工资挂钩,积分前列者参与利润分享,推动产业工人队伍转型,提升管理效能。整合内外资源,申请接入山东高速“高速+光伏”试点,利用边坡建电站及场站光伏板反哺成本,探索“高速+”融合路径。
04北沙河项目党支部书记 陈继专
一、方向性问题: 精准对接战略定位,动态适配市场变化,聚焦核心业务赛道深耕。持续跟踪国家政策、行业趋势、技术变革,进一步了解核心市场增长领域的落地路径,深化与合作方的务实协作。
二、根本性问题:激发价值创造活力 (一)推行全成本要素管理,从投标源头进行精细化成本测算与风险评估;项目全过程应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动态成本监控与预警,严控非必要支出,降低管理成本。
(二)在智能建造应用等特定领域深耕细作,擦亮项目品牌,提升现场总承包管理(EPC)实操能力。
(三)主动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院及地方单位的沟通,争取多方支持,将设计优化、清单勘误、二次经营等重点工作前置,提升价值创造实效。
三、全局性问题:资源配置与协同 打破项目部门墙壁垒,推动资源统筹与高效协同。实现项目间成本、资源、经验的有效共享与优化,确保各环节高效衔接。
四、长期性问题:加强人才培养(一)制定项目层级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一线实践历练专业梯队。
(二)鼓励员工开展微创新,聚焦施工工艺、管理流程等痛点形成可复制的改进经验。
五、创新性问题:创新机制 聚焦业务痛点的创新应用,大力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深化设计、信息化、碰撞检查、施工模拟、算量计价、运维移交的全过程深度应用;探索智慧工地(AI安全监控、自动化设备、物联网)降本增效;试点新型建造方式(模块化、装配式)和绿色施工技术。
六、风险性问题: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一)落实 “全员、全域、全过程” 安全管理,应用视频 AI 识别、传感器等智慧化手段保障施工安全,推行标准化作业与质量追溯。
(二)严格执行合规经营要求,加强合同评审与过程签证索赔证据管理,强化关键岗位廉洁监督。
(三)加强应收账款动态管理,运用法律与协商手段加快回款,保持合理现金储备,保障项目资金链稳定。
来 源 | 各项目责 编 | 王伟审 核 | 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