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党支部书记,我始终认为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今年以来,我聚焦党建安全环保质量一体化建设,将片区“交叉互检”作为突破口,通过建机制、强队伍、抓落实,推动监督工作从“软要求”变为“硬约束”,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
织密监督网络,让责任链条“无缝衔接”。
针对片区项目分布特点,结合安全、环保、质量管理要求,我牵头建立支委班子成员包保重点区域、党员骨干认领关键岗位、现场监督员覆盖生产末梢的“三级监督责任制”。在威海集采集配中心项目中,我们组建了由党员技术骨干、安全环保监督员、质量监督员组成的联合检查小组,制定《项目监督台账》,对技术交底、工序验收、安全环保隐患排查等环节实行“周检查、月通报”每月在职工大会上汇报工作情况。今年二季度以来,该项目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80余项,技术交底100余次做到百分百覆盖,工序报验7次合格率百分百。
创新监督载体,让党建引领“可见可感”。
我将“党员示范岗”与“监督责任区”深度绑定,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带头讲安全的“三亮一带”活动。我带头到产业园项目开展“党员亮身份 带头讲安全”活动,通过党员的示范作用,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此外,我定期到片区各个项目宣贯《党建安全环保质量一体化指导手册》、开展交叉互检,对各个项目的现场安全生产末端安全监督人员配置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应急物资的储备与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直面监督难点,让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监督不是“挑刺”,而是“治病”。面对部分生产末端成员对监督存在的抵触情绪,我推行“谈心谈话+案例警示”模式。记得在产业园项目一次安全检查中,发现班组存在“习惯性违章”现象,我们没有简单罚款了事,而是组织班组长集中学习《党建安全环保质量一体化指导手册》,观看安全警示教育视频,并向他们讲授属地安全管理的经验。随后,我与班组长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帮助其分析问题根源。这种“监督+服务”的方式,让施工班组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截至目前产业园项目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100%。
作者系青岛片区党支部书记孙国鸿
责 编 | 王伟审 核 | 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