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曾经的TA们身着绿装、手握钢枪迎难而上、保家卫国如今的TA们换装不移志、风采仍依旧
立足新岗位、展现新风采
长白山公路土建项目蔡涛,长白山公路土建项目质检部部长,曾服役于北海舰队某部,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学员”称号。
你好,20岁的蔡涛,我是40岁的老蔡。此刻,我正站在长白山脚下,核验着路基压实度的数据。当测温仪发出“滴”的提示音,突然想起2010年北海那次夜航——你蜷在舰艇甲板的角落,抱着冻僵的膝盖记录海况数据,浪头砸过来时,钢笔在航海日志上划出长长的墨痕。那咸涩的海风,教会了我什么叫“战风斗浪的坚持”。
二十年浪奔潮涌,当年的航海梦早已化作更坚韧的航标。你看,如今这航标就刻在每一根墩柱的钢筋保护层检测中,融进每一组桥梁张拉力的监测数据里。当蜿蜒的公路穿山越岭,那份成就感,和你当年完成战备值班时望向朝阳的眼神一样明亮。现在的我,始终是你最笃定的远方。(许铭浩)
平昭高速TJ1分部孙和平,平昭高速TJ1分部项目书记,1985年入伍,曾服役于空军某部。
你好,20岁的孙和平,我是59岁的和平。此刻,我正站在平昭高速TJ1分部的工地上,统筹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检查电路管线时,指尖传来的触感让我想起1987年那个寒冬——你在零下20℃的机场外场,用冻裂的双手抢修战机电路,确保战鹰准时升空。那刺骨的寒风,将“精准”和“使命”永远刻进了我的骨髓。
四十载载春秋更迭,当年维护战鹰的严谨化作如今筑路的匠心。你看,这份匠心藏在每一次党建活动的细致策划中,落在每一处工程质量的精益求精里。当参建的高速公路如巨龙般穿山越岭,那份成就感,和你当年目送战机呼啸升空时的澎湃如出一辙。现在的我,依然是那个一丝不苟的“电路兵”——只是阵地从蓝天转到了大地,继续为祖国编织着新的经纬。(朱慧)
西藏项目王培林,西藏项目试验员,2018年入伍,曾荣获“优秀义务兵”称号。
你好,19岁的王培林,我是27岁的你。此刻我正俯身试验台,使用游标卡尺轻卡混凝土试块。金属与水泥的摩擦声里,恍惚间听见靶场弹壳坠地的脆响——那年反恐演习,你攥着弹匣的手被汗浸得发滑,高温下钢与肉的界限焐得发烫;深夜拆装弹夹的机械声里,你把“宁可流汗不让流血”刻进骨缝,直到考核满分时,汗水在枪托上洇出个小太阳。
如今工装裹着当年磨出的茧,试验机代替了95式,可你听——核对数据时的心跳,和紧急集合的哨声多像;养护试块的晨光里,你弯腰的弧度,和靶场据枪的姿势多像。从“人在阵地在”到“数据零误差”,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刻进血里的担当:当年用忠诚守卫担当,现在用严谨守护工程;不变的是始终的初心,如一的是守卫的决心。(丁雅丽)
引嫩入白项目章登军,引嫩入白项目驾驶员,1993年入伍,曾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士兵”称号。
你好,18岁的章登军,我是48岁的老章。此刻,我正驾驶着车辆在工地间灵活穿梭,车轮滚滚,扬起阵阵尘土,思绪飘回1994年的西部昆仑演习。那时,那时身为步兵的你,面对狂风沙尘毫无惧色,战斗打响,子弹炮弹纷飞,你巧妙利用地形,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每一次行动都满是对胜利的渴望,将“使命”二字深深烙印在心底。
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英雄梦”已化作日常的坚守。如今,每次出发前,你都会仔细检查车辆,确保行车安全。看着项目稳步推进,我心中满是自豪,这份自豪与你当年出色完成演习时的喜悦一样滚烫。我依旧是你骄傲的模样。(程建蓉)
吉林盐碱地项目姜海涛,吉林盐碱地项目驾驶员,1996年入伍,曾荣获“优秀士兵”称号。
你好,18岁的姜海涛,我是46岁的老姜。此刻,我正驾驶着工程车行驶在盐碱地的便道上,方向盘沉稳的震动,让我想起1998年抗洪救灾的日夜——你驾驶着军用卡车穿梭在泥泞路段,车轮陷进泥潭时,你和战友们用铁锹挖、用肩膀推,手掌磨破的伤口泡在雨里火辣辣地疼,却把“坚守”二字刻进了血脉。
三十年岁月流转,当年驾驶军车的热血少年已成长为工地的“老司机”。你看,这份坚守藏在“零延误”的物资运输里,落在每个风雨无阻的通勤保障中。当把人员或物资安全送到施工点,看到盐碱地上建起厂房,那份成就感,和你当年把救灾物资送抵前线时的骄傲一样炽热,我依然是你最安心的模样。(包树新)
来源|各项目编务|宋淑婕 责编|黄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