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局广州公司城市水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命脉,其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居民福祉。白云改造集群项目通过在水利工程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以及雨污分流改造等方面多措并举,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助力城市水环境长治久清。
水利工程建设:为城市水脉“疏堵焕活”
泥坑涌工程针对河道淤积、排水不畅、水质污染等问题,通过清淤疏浚、拓宽河道、加固堤岸、截污纳管等措施,提升防洪能力,改善水体环境。在清理河道的同时还进行了生态护坡、滨水景观建设。其中倒虹吸工程通过建立地下管道或箱涵结构,实现水流跨障碍高效穿越,减少传统明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增强排水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河道两侧主要采用环保型预制板桩结构,结合植被种植或生态缝隙设计,在稳固岸坡的同时兼顾自然生态功能,改变了整治前灌木杂草丛生的状况,让河道更加美观也更加稳固。
泥坑涌生态板桩护坡 该项目生态修复设计面积为6276平方米,其中园路及铺装场地面积3003平方米,绿化面积2568平方米,河涌湿地705平方米。泥坑涌综合治理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河道水质提升显著,彻底消除黑臭现象,在确保岸坡稳定的同时实现生态修复,在多次强降雨中实现“零内涝”,周边居民满意度提高,成为区域生态治理的典范。
文笔排涝站工程 文笔排涝站改建工程针对旧河涌河堤两岸杂草丛生、生态环境失衡、河道积淤严重的问题,对河道两岸生态进行恢复。针对河道荒草丛生,河岸几乎与常水位持平,河底积淤严重,暗管排污严重、水质极差,且无法满足广州市雨季排水和防内涝要求等一系列问题,项目对原河涌两岸地基进行了加固,抬高两岸设置堤顶路确保河道两岸通行条件,并重新填筑边坡铺设草皮绿化。经改建后两岸河堤整齐划一,水质清澈,道路平顺,现已作为街道龙舟训练基地。
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
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项目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导向,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老旧小区地面排水改造
其中儒苑小区改造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典型。针对不透水硬地占比较大、雨水系统不完善、降雨易产生积水隐患的问题,项目通过完善小区道路铺装及排水设施,设置下凹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等设施滞蓄雨水,控制场地内雨水径流,实现了下沉绿地率40%,透水铺装率73.5%,室外可渗透地面率76%,年径流总量控制率45.3%,有效降低了雨水外排总量,让小区地面“干湿分离”。
雨污分流改造:为城市水生态“排毒养颜”
针对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工业园内排水系统雨污合流问题,项目部一是铺设大量污水管道,将污水精准收集并输送至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的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二是铺设草皮,以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三是建设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污水检查井、沉砂井等6座设施,进行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改造,园区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周边水体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生机。同时,改造后的排水系统大大提高了园区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能力,减少了内涝发生的概率,保障了园区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员工的安全出行。
民营科技园污水管道 针对江村车站生活区排水不畅导致的内涝和污水外溢问题,项目部进行了管网更新及管道清淤。一是通过新建污水管网将单元内污水排入市政管网中;二是通过立管功能分离实现雨污源头分流;三是合流管雨水化,通过彻底清淤及修复内壁,将合流管接驳口改造为雨水排放通道,有效收集单元污水。改造后的排水系统具备更高承载能力,可应对极端降雨等突发情况,真正实现“污涝同治”。
江村车站楼房管网更新
环镇北路市政管网工程通过管网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减少污水直排河涌,从源头改善水体质量。一是新建雨水管与污水管独立运行,避免混合排放导致的河道黑臭问题,恢复区域河涌水质;二是采用球墨铸铁管等新型材料,提升管网耐久性,减少资源浪费;三是通过雨污分流,降低污水处理厂负荷,节约能源消耗。环镇北路东侧沿线新建污水管798米,纳污面积达8.7公顷;新建雨水管894米,能够满足重现期5年排放需求,有效了缓解环镇北路水浸现象。
城市水环境是生态命脉,更是民生福祉所系。广州公司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多个市政管网改造及泥坑涌、文笔排涝站等项目的实施,为城市居民创造了一个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发挥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助力城市水环境长治久清。
图文:白云改造集群项目
编辑:刘雨晴审校:赵元亮审核:徐 政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