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局广州公司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风貌提升为抓手,在河源市东源县、紫金县等地大力实施房屋路面“微改造”及典型镇、村等重要节点风貌提升工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01河源紫金集群项目典型镇改造苏区镇典型镇改造典型镇工程包含苏区镇、龙窝镇、九和镇三个镇改造工程。结合圩镇空间结构,
打造“七个一”重要节点设计,包括美丽乡镇入口通道、美丽示范主街、美丽河道、特色肉丸街、农贸市场、圩镇客厅、绿化美化提升。从圩镇入口、主街风貌、河道景观3个角度提升典型镇的圩镇风貌,并完善典型镇配套设施。
形成 “节点带动、全域提质” 的建设格局,为文旅品牌打造筑牢硬件基础。
龙窝镇典型镇改造九和镇典型镇改造产业带升级义容镇绿色种养产业带工程包含产业带入口标识建设、种业博览农旅园
展区及配套步道建设、义容优品集市规划及水电完善、防洪抗旱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项目。
五大项目联动形成 “生产 + 销售 + 文旅 + 民生” 闭环,推动产业、城镇、乡村功能融合,为绿色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挑檐改造 项目主要对紫金县沿国道G236线、国道G355线、G35济广高速线、S6广龙高速线七个镇(柏埔镇、蓝塘镇、瓦溪镇、义容镇、黄塘镇、好义镇、紫城镇)两侧民房实施外立面挑檐改造。
7个镇沿4条交通干线的813栋民房外立面焕然一新,4万余米树脂瓦挑檐整齐统一,既解决了原檐口漏雨问题,又形成连贯美观的沿线景观,
实现“颜值”与“价值”双提升。
四好公路建设施工中的四好公路 紫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路线总长70.303公里,对77条村道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共提升总线长98.047公里。共新增单柱式标志784个,标志牌816块,黄闪灯77个,室外广角镜99个,交通标线3341.25m2,波形梁护栏28152m,示警桩7322根。
升级后的道路串联起村镇与产业区之间的联系,带动沿线种植户、养殖户物流时效提升,为乡村振兴打通 “致富通道”,村容村貌也因道路升级更显整洁有序。
02河源东源集群项目仙塘道路提升 东源县仙塘镇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仙塘段)道路提升工程紧扣 “生态优先、文旅融合” 的建设理念,通过优化交通网络、串联产业节点、激活乡村活力,打造了集生态廊道、旅游动线、富民通道于一体的综合性民生工程。
柳城碧道建设 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东江示范碧道建设项目以 “生态优先、文旅融合、惠民利民” 为宗旨,通过系统性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构建起集防洪安全、生态保护、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复合型滨水空间。项目完工后,在生态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升级等领域成效显著,成为东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典范。
县道X155改扩建本项目位于蓝口镇,路线全长9.425km,
改建后道路宽度从 7 米拓宽至 12 米,设置双向两车道及应急车道,日均通行量从原来的 1800 辆增至 5200 辆,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升 3 倍。货运车辆限载标准提高至 20 吨,大型货车日均通行量突破 800 辆,较此前增长 220%,彻底解决原路段 “货车限行、客车绕行”的困境。
灯塔房屋圩镇微改造灯塔房屋圩镇微改造项目建设内容
包括房屋外立面改造143000平方米,其他附属工程1项。
项目以 “修旧如旧、功能焕新” 为理念,聚焦老圩镇建筑风貌修复与民生功能提升,通过精细化改造激活存量空间价值。7月28日,东源县灯塔镇房屋微改造项目提前5个月圆满收官,不仅实现了圩镇颜值与气质的双重提升,更构建起 “宜居、宜业、宜游” 的新型社区形态,成为东源县圩镇更新的示范样本。
项目团队自2024年6月跑步进场以来,重点围绕河源县百千万工程“着力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核心任务,先后承建15个子项目施工任务,建设范围涵盖东源县、紫金县21个镇区,积极开启当地“生活圈”新模式,激活“商业圈”新活力,构建“生态圈”新融合。下一步,将继续为河源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添砖加瓦,助力广东省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图文:河源东源集群项目、河源紫金集群项目
编辑:赵元亮审核:徐 政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