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上海振华重工】智造内河水下整平“巧手”

2025-10-23 01:18:47浏览:74 来源:上海振华重工   
核心摘要:智造内河水下整平“巧手”
上海振华重工在炎热的夏日里,佛山潭洲水道的河面下,一场无声的水下精密作业正在进行。潭洲隧道工程内河沉管项目最后一节沉管,在内河沉管多功能专用船组的帮助下缓缓沉入预定位置,平稳坐落于先前铺设的碎石基床上,标志着项目圆满完成。 佛山顺德伦桂路潭洲隧道工程是落实广东省“广佛全域同城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战略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国内目前最宽内河沉管隧道工程。为满足潭洲水道沉管整平需求,ZPMC聚焦“智慧交通”建设,以创新为引擎,打造精巧的内河沉管整平设备,助力国内首艘内河沉管多功能专用船组实现高效、安全和智能化施工,以新质生产力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赋能。 内河沉管安装工程犹如水下铺路。潮汐的变化、水流的速度都会为水下施工的精度带来影响,因此需要高精度的水下整平技术。集团自主研制ZPMC第二代高精度内河沉管整平系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负责电气设计的振华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谢彬介绍道:“这个系统集船体诱导、施工定位、整平设备管理控制三大智能模块为一体,如同一台智能‘水下铺路机’,能够大幅提升碎石铺设整平作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精度控制能力。”整平作业时,整平管理系统就像沉管整平设备的“大脑”,负责统一调度和控制基床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船体诱导系统作为“导航仪”,精确引导组合船到达指定工作位置;施工定位管理系统则负责实时监测抛石管位置及相关施工数据,确保碎石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在预定的河床位置上。 为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精细化作业,团队还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石料低位换垄”方案。“就是在完成一垄铺设时,控制抛石管内石料处于低位。”设备机械设计工程师何家林说,“这样船舶带着整平设备移位到下一垄后立刻可以开始新一垄铺设,中间几乎没有‘空窗期’。”这种以技术创新打破传统施工瓶颈的实践,正是新质生产力对生产方式的深刻重塑。 为适应内河水道狭窄、水深不足的影响,多功能船组由两艘体型较小的船舶单元组装而成,因此整平设备的安装空间有限。何家林感慨道:“我们既要克服空间的限制,还要在保持船体平衡下调整设备自重带来的影响,如同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面对挑战,设计团队通过数字化推演与精密核算,在优化结构、减轻零部件自重的同时,巧妙地将减掉的部分重量转化为尾部配重。“一减一增”的艺术不仅满足了严苛的空间和重量限制,更确保了设备的平衡与稳定。 内河虽无惊涛骇浪,但水流、潮汐变化及重型抛石设备移动引发的船体倾斜,仍可能导致水下施工误差。为此,设计团队自主研发抛石管升降油缸动态补偿系统,实时捕捉船体最细微的姿态变化。“智能补偿系统,相当于在起伏的船上安装了一根无形的‘定海神针’,牢牢锁定整平精度。”在潭洲水道现场,看着整平设备抛石管有条不紊地完成最后一垄碎石铺设,谢彬骄傲地说。 作为广佛同城、湾区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纽带,这条凝聚创新智慧的水下通道即将迎来车灯如练、川流不息的繁忙景象。ZPMC高精度内河沉管整平设备用“小而精”的技术,赋能“大通道”的快速建设,不仅彰显出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更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催生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有力证明。 文:都莹莹/振华设计研究总院图:谢彬/振华设计研究总院编辑:刘东波/党委工作部 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中交一公局七公司】关于号召建筑行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营造风清气正行业环境中走在前作表率的倡议书

上一篇:

【上海振华重工】两艘38000吨多用途重吊船同时举行铺龙骨仪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