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十二局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八一军旗红,铁道兵精神永昭征程!

2025-08-01 12:11:59浏览:169 来源:中铁十二局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核心摘要:岁月为鉴,山河作证,脱下军装,你们军威不减、军魂不散,铁道兵精神风雷激荡、永放光芒。
中铁十二局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2013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施工现场,看望和慰问春节期间坚守一线的中国铁建员工。当他听到中国铁建的前身是铁道兵时,总书记满含深情地说:“铁道兵是一支能干的队伍,对祖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书记的赞许,跨越时空界限,既是对昔日的铁道兵、今天的中国铁建为祖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高度赞誉,也是对这支队伍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伟大的精神血脉的充分认可。 70多年来,这支英雄的队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一代又一代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牢记使命、薪火相传,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新中国建设以及新时代的征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70多年来,在书写传奇的奋斗中,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践行着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同时也铸就了以伟大铁道兵精神为源头的中国铁建精神,彰显了铁道兵和铁建人鲜明政治品格和独特精神魅力。 历史是精神的展开,精神是历史的升华。 不断从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养分的铁道兵精神,如同一粒种子,经历了血雨腥风、艰难困苦的洗礼之后,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展开70多年气势磅礴的画卷,从“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到筑就“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再到被誉为“铁道建设突击队”……铁道兵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源远流长。她是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的红色根脉,深深熔铸着这支队伍的政治信仰,铸就了这支队伍的文化自信。她不仅是铁道兵和中国铁建人独有的标签,更成为社会广泛共享、共知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铁道兵成立30周年叶剑英为铁道兵题词 1978年7月4日,叶剑英元帅为成立30周年的铁道兵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自此,“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成为铁道兵精神的高度概括。 2021年9月23日,中国铁建召开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与品牌发布会,正式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确定为新时代中国铁建企业精神,将“听党指挥,人民至上;令行禁止,敢打必胜;以苦为荣,勇争一流”确定为其核心内涵。 “听党指挥、人民至上”是铁道兵的政治本色。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党指向哪里,铁道兵就奔向哪里,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哪里需要哪里去,哪有困难哪安家。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 刚刚从朝鲜战场走下来的铁道兵,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转战大江南北,服务经济建设。1954年至1983年间,铁道兵走小路、修大路、穿戈壁、驻荒原,先后担负黎湛、鹰厦、成昆、嫩林、襄渝、青藏、南疆等52条铁路干支线和北京地铁等一大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铁路和地铁建设任务,共建成铁路12590公里,占全国新建铁路的近三分之一。 青藏铁路 千年大计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中国铁建心怀国之大者,在央企中率先设立工作组,第一家进驻实体公司、承接劳务输出,喜获“雄安第一标”,投身京雄高铁建设,为国分忧、为民服务。 “令行禁止,敢打必胜”是铁道兵的制胜法宝。纪律如铁、政令畅通,是铁道兵的优良传统;百折不挠、志在必得,是铁道兵的鲜明特征。 为打胜每一场战斗,为完成每一项任务,为攻克每一个难关,铁道兵不畏艰险、不惧牺牲,誓把红旗插上高地。兵改工之前,共有8314名铁道兵将士为国捐躯,其中在国内铁路建设中牺牲的有6615人,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一支部队。铁的信仰、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担当,造就了 无坚不摧、让党和人民信赖的钢铁队伍。 “以苦为荣、勇争一流” 是铁道兵的鲜明品格。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不畏难、不服输,时时争先进,处处争一流。“离别了天山千里雪,但见那东海万顷浪”,他们肩扛一顶帐篷,手牵两根钢轨,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不停地向着险山恶水、戈壁荒滩、高原冰川挺进,向着没有路的地方挺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司参建的阿尔及利东西高速公路       伴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强音号角,一批又一批铁建“国际人”背起行囊,远渡重洋,风雨兼程,接续奋斗,以“中国方案”破解建造难题,以“中国速度”融入文明互鉴,以“走出去”的炽热理想与“闯下去”的坚韧孤勇,在异国土地留下激情滚烫的烙印,先后承建了一大批重要海外工程,始终诠释着“为祖国争光、为企业创誉”的使命与担当! 从冀鲁平原的枪声到祖国隧道的轰鸣,炙热的红色基因在钢轨间奔涌——逢山凿路,是刻入血脉的信仰;遇水架桥,是永续创新求变的火种。这支铁军以工程为史,以山河为证,在每一道焊花中赓续着“为国筑脊”的赤子初心。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钢铁运输线,到改革开放浪潮中的海外拓荒者,红色血脉始终奔涌不息。 来源:中国铁建策划:党委工作部编辑:孙   琪审核:冯   博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资质再升级!诚达公司通过建工检测资质现场评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