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三公司7月26日至27日中交集团暨中国交建2025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明确企业发展“六大导向”
高质量导向、战略导向、问题导向
市场导向、价值导向、高目标导向
深刻提出“六大企业永恒性战略性问题”
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
长期性、创新性、风险性
强调认真撰写“六篇大文章”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建设、全面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系统改革、全面加强系统科学管理、全面加快创新与转型、全面重塑优秀文化与生态
为各单位下一步发展任务
提纲挈领、举旗定向深入理解“六大导向”
切实解答“六大问题”
坚决写好“六篇大文章”
三公司各基层项目集智集力、认真思考
以学思悟,促实践行从集体智慧中找准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
为进一步推动三公司高质量发展
贡献力量思 考 集 锦燕江新城TOD项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项目作为企业战略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将党的领导贯穿全流程、融入各环节,让党的旗帜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
一是要强化党建引领项目建设。
将“六大导向”当作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建立“专题研讨 + 实践转化”机制。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问题导向破解管理瓶颈”“强化价值引领”等主题制定年度学习清单,推行党员领学、专家导学、案例教学的模式,推动党员、干部在项目决策、施工管控、风险防控等关键节点精准运用“六大导向”,把学习成效切实转化为解决“六大企业永恒性战略性问题”的实干成果,为项目建设指引正确方向。
二是要积极创新党建工作载体。
当前,一公局集团党委和三公司党委在党建安全环保质量一体化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对破解项目党建与生产经营“两张皮”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要充分发挥项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还需不断探索党的领导与建设在项目一线落实落细的创新方法。例如,在巩固“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传统载体的基础上,开展主题活动,对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党员予以表彰奖励。此外,随着 AI、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可探索建立“党建智慧服务”相关内容,以技术赋能提升党建穿透力,更好地将党建工作与项目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晋中国道208项目以“高质量导向”“高目标导向”为指引
锚定隧道项目建设方向
高质量导向: 隧道工程关乎安全与民生,作为隐蔽工程,结构质量直接决定使用寿命。通过“材料严控+工艺提升+智能监测”的全链条管控,构建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严格执行地质勘察规范,强化隧道支护、防水等关键工序管控,推广无损检测技术,树立从“被动达标”转向“主动超越”的理念,努力打造“百年工程”。重视运营质量管理,项目严格遵循、执行公司《运营质量指标评价办法》,缓解项目资金压力,并以此有效提升公司在一公局集团中的整体排名。针对运营质量的扣分项,项目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在每周组织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开展专项攻关,及时纠偏,改进措施,推动项目运营质量持续向更高水平迈进。
高目标导向: 突破“满足规范即达标”的传统思维,以 “行业标杆、技术突破、效益跃升”为核心,推动工程从“合格”向“卓越”跨越。严格按照计划进度完成关键节点,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比计划提前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强安全教育,安装“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确保施工过程零事故。在技术上形成多项实用新型和专利,提升项目技术创新能力,让创新引领项目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科学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对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确保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范,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重庆地铁7号线项目全面重塑优秀文化和生态
构建“价值引领、人文关怀、绿色发展”的新型行业生态体系:
一是培育新时代工程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和契约精神,建立以质量为本、创新为魂的价值导向;
二是打造健康行业生态,推行阳光工程和廉洁共建机制,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保障;
三是强化人文关怀,改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环境,建立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的培养体系;
四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工程全生命周期,建立绿色施工标准体系;
五是构建协同发展格局,推动设计、施工、运维等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共同体;
六是提升行业社会形象,通过精品工程展示行业价值,增强工程人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
石家庄地铁4号线项目前期策划小组改革优化建议
一是专业化分组: 根据业务领域、项目类型及专业需求,将前期策划小组细分为公路市政、城市房建、水利水电、轨道交通、海外项目等策划组。每个小组聚焦特定领域,深入研究该领域项目特点,提升策划工作的专业性与深度。
二是人员配置: 选拔类似项目经验、专业知识扎实的项目经理、总工、总经充实到前期策划小组。吸收以往项目的经验,避免以往项目的教训,提高策划的效果。
三是搭建统一的前期策划信息化平台。
平台集成项目信息管理、策划方案编制与评审、视觉识别设计库等功能模块,实现策划工作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
重庆江津G348项目品牌渗透与文化融合策略
(1)工匠精神可视化:
在G348项目现场推行江津区的“工艺展示走廊”,将路基压实控制、边坡生态防护等关键可展示工艺以标准化施工的形式展示。这一做法借鉴江泸北线项目生态边坡观摩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成本,根据小型项目特点,用现有施工段直接标准化施工,避免单独建设展示区;采用可移动展板,便于在不同工区循环利用。邀请业主及相关主管单位参观交流,既展示技术实力,又强化“技术引领者”形象。
(2)文化融合活动: 主动对接江津区交委进行党建交流活动,策划“工地开放日”。邀请沿线社区居民参观项目标准化驻地,展示中交品质和企业形象。2023年9月,江泸北线项目通过承办重庆市总工会“送文化进基层”活动,成功提升员工归属感和企业美誉度。G348项目可复制该模式,但侧重小型化、频次高的活动:每季度组织社区电影放映、夏季送清凉等低成本活动,持续增强文化渗透。
来 源 | 战略发展部 党委工作部 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