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懂风电截至 2023 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 4.4 亿 kW,连续 14 年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海上风电也突破 3769 万 kW。
但你可能不知道,撑起这庞大装机量的 “核心选手”,正是
永磁风力发电机。曾经,异步发电机、双馈发电机都是风电赛道的热门选项,为何如今永磁机型能脱颖而出,成为主流?
一、四大机型同台,永磁赢在哪?
风力发电机是风电机组实现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其技术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小型到大型的演进过程。在风电发展历程中,主要应用的风力发电机类型包括异步风力发电机、电励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双馈风力发电机和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异步风力发电机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成本低廉的优点,在风力发电发展初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
并网运行时对无功需求较高,需要配备额外无功补偿设备
。电励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通过
外部电源提供励磁电流产生磁场
,可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实现对输出电压和功率的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但
需要额外安装励磁系统,增加了设备复杂性和维护成本
。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定、转子绕组均为三相绕组,定子绕组直接连接电网,转子绕组通过变流器与电网相连。其具有无功调节、并网控制简单等优点,但需要
安装滑环和碳刷,结构和控制较为复杂
。 相比之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利用永磁体产生磁场,省去了励磁绕组,结构更加简单,减少了故障点,可靠性更高。配合全功率变流器并网,具备高无功功率输出、低压穿越的优势。
从经济性角度比较,永磁风力发电机虽然在初期投资成本上略高于双馈发电机,但其运维成本显著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更具优势。特别是在大型化和海上风电场景中,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可靠性和效率优势更为突出。
二、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核心技术优势
永磁风力发电机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技术,源于其在效率、可靠性、电网适应性等方面的多重优势。
首先,这种发电机更省电,且能在各种风速下工作。
它不需要额外的励磁部件,因此比传统发电机节省3%到5%的电能。通过配套的控制设备,它能根据不同的风速调整转动速度,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湖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创新发展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双PWM变流系统性能优化方法,可以让发电机在风速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快速调整发电量并稳定运行。
其次,它解决了电机运转时容易出现的抖动和噪音问题。
齿槽转矩会导致转矩脉动(
不稳定的转矩),引起速度波动和振动噪声
,影响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斜槽、斜极、磁极偏移等多种抑制方法。
第三,它能让大型发电机运行更稳定。
随着机组容量增大,振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优化电磁设计和机械结构,永磁风力发电机能有效减少振动。
第四,它对电网故障的适应能力更强。
永磁风力发电机通过全功率变流器并网,在电网故障时能够通过卸荷电路等技术保持并网运行,避免大规模脱网事故。研究表明,在电网电压严重降低时,配备相关保护电路的永磁发电机仍能正常工作。
最后,它更方便维护和监测。
通过在发电机内部安装多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关键部件(如定子、转子和轴承)的状态。上海大学提出了一种监测方法,能实时掌握发电机内部磁场的波动情况,帮助发电机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三、模块化设计与容错技术的突破
随着风电机组向大型化发展,永磁风力发电机的
模块化设计 成为解决生产制造、运输安装难题的有效手段。模块化设计将电机按照零件属性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可单独运行,单一模块故障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重大影响,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
湖南大学开发的“N×3相”多绕组模块化永磁风力发电机,将定子铁心和绕组沿周长分开,形成多个具有相同电磁特性的三相电机单元。
每个单元都具有优异的电气、热和磁隔离性能,单元之间的耦合效应大大降低
。这些单元可以连接到传统的三相变频器,形成多个
独立的 三相发电系统。针对模块间绕组的交叉耦合问题,提出的多通道协同模块化永磁风力发电系统强容错控制方法,在单套绕组故障时可容错输出75%功率,显著提升了机组利用率和可靠性。
模块化设计不仅应用于电机本体,也延伸至变流器系统。浙江大学设计的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原型机包含264个子模块,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湖南大学设计的多电平开关变流的超大容量海上风电变流器,实现了高电压和大容量,同时降低了开关器件和电容用量。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尽管永磁风力发电机已成为主流技术,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方向。
高转矩密度技术 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提高永磁体磁能密度、优化冷却系统、轻量化设计等手段,提高转矩密度可以缩小发电机体积和重量,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但这也面临材料强度与重量的平衡、散热问题、制造精度要求高等挑战,需要通过材料科学和工程设计的持续创新来解决。
高压电机系统技术 有望省去全功率升压变压器。当前永磁风力发电机电压等级多为690V、1140V,而风电场电网电压等级为35~500kV。研发10kV、35kV高压电机系统,可直接与电网电压等级匹配,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可靠性。在同功率等级下,高压系统工作电流更小,损耗更低,效率和功率密度更高。
传动机构一体化集成技术
将主轴、齿轮箱、发电机等组件集成到一个单元,可提高可靠性、效率和集成度。相比传统独立组件设计,一体化集成减少了机械连接点,降低故障风险,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这项技术对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尤为重要。
永磁电机系统服役质量保障技术
将提升运行可靠性。通过建立试验评估与实时监测-动态调控相结合的智能化全链条服役质量保障体系,开发远程故障预警平台和智能化风电场能量管理系统,可降低计划外停机时间,提高发电效益。
构网型变流器技术 将增强电网稳定性。传统跟网型控制将变流器当作电流源接入电网,导致系统惯性响应能力下降。构网型控制将变流器作为自同步电压源,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增强电网惯量和阻尼特性,这对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尤为重要。
风资源评估工作全流程解析
线上学习风资源评估系统相关知识,搭配专业老师的解疑答惑,高效助力学员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核心技能。
0元试听课扫码免费听免责声明:本文所用的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无任何商业用途!
客服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