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先锋|“柔肩担纲,毫厘立真章” 邓鹏

2025-07-31 17:51:37浏览:61 来源:中铁武汉电气化局   
核心摘要:欢迎关注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官方微信公众号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先锋  邓鹏,现任一公司电力变电分公司工程部长,参加工作三十二年,先后参与京郑线、京九线、武广客运专线、京沪线、厦深线等多条线路电力变电专业建设。多次担任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鉴定考评组长,曾获一公司“先进女职工”“先进工 作者”,被聘任为一公司兼职三级专家。  这位在工程领域以“钢铁战士”著称的女性,日常却温声细语,总是眉眼含笑。 巨大的反差,源于她心中那份毫不动摇的信条:“技术问题绝不能和稀泥!”正是这份对毫米级精度的极致追求,让她在电力变电的疆场上,展现出不让须眉的魄力与担当。 技术为“翼” 以智提质助力降本增效 打铁还需自身硬,严苛的工作标准前提是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到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邓鹏始终将“毫米级精度”作为职业信条,攻克了电力变电专业多项施工难题。 对于施工管理而言,理论知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懂弄通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她经常查阅相关技术资料,渐渐地她感到脑袋里有“东西”了,眼睛里能看出门道了,心里也更加有底了。 在浦梅铁路建设期间,牵引变电安装工程,设备数量大、与其他专业间的接口多,设备安装工序复杂、技术含量高。特别是邓家牵引变电所,地势狭窄,大型车辆通行困难,安装设备没有集散之地,且距离带电线路近,吊车臂转动危险,如何将70多吨的主变运送进来并准确无误地安装在基础上成为最大的难题。 为了能顺利把这4台“大家伙”安装到位,她反复与厂家模拟演练,对现场人员多次进行施工难点的技术交底,并派专人盯防与带电线路安全距离,最终主变精准安放完成,偏差控制在10mm之内,邓鹏这才默默松了一口气。 “技术突破没有捷径,只有千万次的重复与改进。”她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数百个工程参数,被同事们称为“变电施工的百科全书”,遇到施工难题了,工友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她。 创新为“魂” 潜心攻关铸造变电精品 “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应用于一线”,这是邓鹏始终坚守的原则。邓鹏的创新清单上永远列着施工现场的“痛点”:如何提高变电所网栅安装精度?怎样降低电缆沟开挖返工率? 2023年,依托兴泉铁路项目及浦梅铁路项目,她跟着创新团队参与《提高铁路变电所高压室网栅外观质量合格率》QC课题,通过改进测量方法和安装工艺,将合格率从80%提升至90%,该项目获得北京市质量管理小组示范成果二等奖。 “创新要解决实际问题”。在潍烟铁路施工中,邓鹏收集到现场反馈的传统电缆敷设方式效率低、易损伤问题。她迅速召集项目技术骨干召开技术研讨会,组织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经过37次方案优化,最终研发出包括接触网支柱固定架、定位滑轮支架以及电缆定位滑轮组的一种电缆铺设定位装置,并成功获得国家专利。 同时,利用接触网支柱同步敷设三相贯通电缆工法获得了省部级工法。相比传统施工方式,电缆敷设工期缩短1倍,人力成本节省30%-40%。有人问她怎么琢磨出来的,她说道:“真没啥捷径和窍门,就是有时间就多学、多实践,日积月累。” 传承为“媒” 紧盯需求推动技术转化 科技攻坚,技术领航,技能输出,邓鹏不仅自己呕心沥血钻研专业技术,更是想方设法把专业技能无私传授给同行后辈。 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攻关与业务培训,她围绕施工难题、卡点,将多年知识积累倾囊相授,2024年,她组织开展理论、实操等专业技术类培训共计10课时,培训人数达300人次,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善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青年骨干人才的科技创新团队。 “测量数据不容疏忽,必须慎之又慎。”在2024年新员工培训现场,邓鹏的这句话让学员们记忆犹新。作为公司兼职三级专家,她独创的“三维培养法”已成为人才孵化标杆。 理论维度上,她编写了《电力变电施工技术100问》,每个案例都来自亲身经历;实操维度中,她在实训基地1:1还原施工测量、二次接线、电缆头制作,拉线制作,设备安装等核心工序;职业素养上,她要求徒弟们随身携带“三件宝”:标准规范、检测工具、工程日志。 2024年“湖北工匠杯”备赛期间,邓鹏带着10名选手进行“魔鬼训练”。白天,她设置各种“故障陷阱”考验参赛员工的应变能力;晚上,逐帧分析操作视频寻找提升空间。最终,10名员工包揽牵引电力线路安装维护工团体一等奖及二等奖,个人第一名、第二名,为分公司高质量发展夯实了人才根基。 “邓部长的严格是出了名的。”青年员工李亮回忆,“第一次独立编制施工方案时,被要求修改了11遍,但正是这种严格,让我养成了每个数据必核查三遍的习惯。”如今,邓鹏培养的12名技术骨干已分布在各个重点项目,形成了人才辈出的“邓家军”。 从京广线到襄荆项目,邓鹏参与建设的电气化铁路已超过1000公里。她的办公桌上贴着一张特殊的标签:“每天进步0.1%”。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字,经过几十年累积,成就了一位女性技术专家的蜕变之路。 来      源:一公司 责      编:顼泽坤 审      核:贺玉琴、耿直 审      定:张陕峰 企业文化部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三局建筑】工程人的节日|立秋,开启一场收获之旅!

上一篇: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西安分公司:深耕区域市场,强化专业化公司属地经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