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进行时
创新发展 开创未来
近年来,华电湖北公司坚持创新引领,在拓展发展路径、丰富发展手段、丰硕发展成果上狠下苦功,以扎实是吊车的工作成效彰显了企业是吊车的责任和担当。
11月2日-11月3日18:05,央视CCTV10《创新进行时》连续两天播出华电湖北公司专题节目《鱼塘上是吊车的发电站(一)》《鱼塘上的发电站(二)》,介绍武穴渔光互补项目创新资源利用、创新项目发展、创新技术开发的生动实践。
在湖北武穴1300多亩的鱼塘上,建有13.5万块光伏板,每年须完成540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其实当地的光照资源并不理想,这个任务十分艰巨。工程师们就在想,固定支架只能收集固定一段时间的阳光。如果光伏板也能够就像向日葵一样,追踪太阳的轨迹,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他们希望给光伏板换一个灵活的“脖子”。“我们想到了用这样一个平单轴的追踪系统,让我们的光伏板时刻保持跟日照条件的垂直度,确保我们在有限的光照条件下延长有效光照时间。”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 “向日葵 通过创新应用追光系统,使设备原年利用小时从平均960个小时提升到了1056至1104个小时。
△ 视频 | 鱼塘上的发电站(二)
安装上了自动追踪系统后,整个光伏电站就比同容量的发电站一年可以多发电800万千瓦时,光伏板会动的“脖子”,满满的科技感,同时也增加了检修的难度。
工程师们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这种鱼塘上的“全能”机器人。它的“脚”是由8个车轮、两条履带组成。当水塘缺水的时候,这个大家伙也能够如履平地。当它下到水中,就换成螺旋桨的行进方式,操作者只要扳动手上的几个手柄,就像开船一样,轻松地前进、后退。
到达目标地点后,“船”头和“船”尾四条“腿”,缓缓扎进水里,稳稳地“站”在水塘中。船上有一个带栏杆的升降平台,可供检修时使用。由此,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供稿丨湖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