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二公司编者按:榜样,是旗帜,是灯塔,更是一种引领前行的力量。
青年,是榜样精神的追随者,是榜样力量的践行者,同时本身也可以是一种照亮前路的“新”榜样!
近年来,公司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善于创新、勤于创造、敢于拼搏、敢于奋斗的知识型、技术性、创新型的95后年轻干部,他们是企业发展的“新力量”——他们正以创新锐气、担当底色,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迸发蓬勃动能,成为那束最鲜活、最不可或缺的希望之光!
在邵永铁路项目施工现场,藏着一位青年工程师对精度的执着,在深基坑的幽暗与高铁隧道的晨曦中,镌刻着一段关于成长与担当的征程。回望刘济湘的四年工程生涯,每一步都踏在“毫厘”与“险峰”的交界处,用青春与热爱书写着建设者的答卷。这位95后青年的故事,始于一份对“建造奇迹”的少年向往,最终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生长为坚实的担当。
从校园图纸到工地现场。“小时候路过正在修建的大桥,总喜欢盯着吊机和脚手架发呆。”刘济湘常说,正是这份对“建造世界”的好奇,让他在填报志愿时坚定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大学四年,他在图纸上勾勒过无数建筑模型,在实验室里记录过成百组材料数据,但当2021年第一次踏上武汉地铁12号线的施工现场时,这位刚走出校园的95后还是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
记得第一次独立负责基坑放样时,全站仪的激光点在地面跳动,他握着操作杆的手止不住发颤,反复测量三次才敢记录数据。“工程不是纸上谈兵,每一毫米误差都可能关系工程质量。”师傅拍着他的肩膀说的这句话,从此成了他的职业信条。从跟着师傅学习沉降监测的数据分析方法,到自己编写施工日志时逐字逐句核对技术参数,他像海绵吸水般积累经验,把校园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工地上的“实战能力”。
武汉地铁的建设工地上,曾留下他俯身放样的身影。基坑开挖的毫米级误差控制,是工程质量的第一道防线,他手持仪器反复校准,让每一个坐标都精准落地;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中,他穿梭于钢筋水泥之间,对模板平整度、混凝土强度等指标严苛把关,将“质量零缺陷”的理念融入每一道工序。而当盾构机在既有线下穿行时,他更是24小时值守监控室,紧盯沉降数据曲线,用技术方案化解“头顶行车、脚下掘进”的安全风险,让隧道在城市地下悄然延伸。
从地铁之基到高铁之脊,带着地铁工程淬炼出的严谨、精细和对沉降控制的深刻理解,2024年初,刘济湘奔赴邵永铁路项目,迎接新的挑战——标段重难点隧道工程雷家岭隧道。
如果说地铁是城市的精细脉络,高铁则是穿山越岭的钢铁脊梁。而浅埋隧道,正是这脊梁上最脆弱、最需谨慎对待的环节。覆盖层薄、地质条件多变、地表沉降控制要求极其严苛,稍有不慎,轻则影响上方构筑物安全,重则导致塌方冒顶,刘济湘负责的标段,正是这样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将这块“硬骨头”啃掉,刘济湘白天深入掌子面排查围岩变化,夜晚在灯下看图纸、读规范、查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项目总工请教,在他孜孜不断的学下研究下,他对地表沉降控制有了更深的理解。
面对浅埋段施工,他深知“方案是前提”的道理,为此,他深度参与施工方案的制定与优化,将设计中的“10米管棚超前支护+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工法细化为可落地的技术准则。精心设计管棚的工作洞室,对管棚钻孔、安装及注浆步步把控,为隧道开挖撑起第一道“钢骨伞棚”。
面对浅埋段施工的沉降监测点布设密度远高于常规段情况,刘济湘深知,每一毫米的异常沉降都是预警信号。为此,他严格监测频率加密至每日3次,遇围岩破碎段则升级为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每2小时更新一次。在他的严密监测下,每一组毫米级数据都成为现场决策的“绝对依据”,指导着开挖进尺、支护时机与强度的精准调整。
面对现场复杂的 地质条件,特别是在开挖中遇到局部软弱夹层时,刘济湘便会立刻赶往现场进行技术分析,根据实时监测数据,果断调整支护参数,加密钢架、增加锁脚锚杆、优化注浆方案。每一次调整都精准把控“扰动最小化”与“控制效果最大化” 的平衡点,确保沉降始终在可控范围内。
在刘济湘的尽责值守下,历经半年时间雷家岭隧道终于安全通过最危险的浅埋段地带,为隧道顺利贯通提供了有力保障。在2024年9月雷家岭隧道迎来了全线观摩,获得了业主及上级单位的一致好评,并在2025年4月作为全线第一个隧道通过了国铁集团首件验收。
用赤诚书写建设者华章。从地铁建设的“基础攻坚”到高铁工程的“技术爬坡”,刘济湘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毫米精度是他对工程质量的承诺,从测量放样到结构验收,每一个数据都经得起推敲;浅埋攻坚是他对技术难题的突破,在地质复杂区探索最优施工工法,让经验在实践中沉淀为能力。
这四年里,他的工作笔记写满了五本,里面既有技术参数的演算过程,也有深夜加班时给自己打气的随笔。如今,这位曾经在全站仪前紧张的青年工程师,已能从容应对各类施工难题。
从武汉地铁的深基坑到邵永铁路的群山隧道,他的青春故事证明:真正的成长,正是在对“毫厘”的坚守中积累底气,在征服“险峰”的过程中锤炼担当,最终让每一份热爱在钢筋和混凝土中中绽放光芒。
单位:邵永铁路项目作者:许浩乐编辑:陈传江审核:陶 醒 严若焓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