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690507177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党建工作研学交流——深耕一线 实践驱动弘扬一航文化的时代价值

2025-10-19 19:55:46浏览:66 来源:中交一航局三公司   
核心摘要:党建工作研学交流——深耕一线 实践驱动弘扬一航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研学交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 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 协同推动公司党群工作焕发新活力 本年度公司开展党群干部研学交流活动 三季度各小组围绕“一航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创新” 开展研学形成系列学习成果为更好推动研学成果在项目上的应用 切实推动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公司微信开设“研学交流”栏目 本期让我们走近吉林G331公路改扩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赵鑫的学习心得 《深耕一线 实践驱动弘扬一航文化的时代价值》 作为长期投身工程建设一线的工作者,在参与各类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感受到一航文化对项目推进、团队凝聚的深层支撑作用。一航文化历经80年积淀,既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根脉”,也是应对行业变革、破解项目难题的“思想武器”。当前建筑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如何让一航文化既守住核心内涵,又能创新适配新场景,是我们一线管理者必须深入探索的课题。 深刻认识:一航文化的特质与现实挑战 一航文化能历经风雨始终充满活力,关键在于其 “扎根实践、随时代进化” 的鲜明特质。从早期“为国筑港”的红色基因,到市场竞争中“干一流的”竞优理念,再到如今“大国重器”的担当精神,一航文化始终紧扣国家需求与行业发展,从未脱离项目一线。在推进重点工程时,我们面对征地协调难、特殊气候施工等挑战,正是“百折不挠、团结拼搏”的精神,支撑团队在工期极度压缩的情况下高效完成林木采伐、路基路面等攻坚任务——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航文化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从无数项目实践中淬炼出的“行动指南”,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同时,一航文化具备开放包容的特质,会不断吸收新的管理理念、技术思维,比如将传统质量理念与绿色建造要求结合,既守住品质底线,又响应时代需求,这正是其能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因。 但也要看到,当前一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不少现实难题。最突出的是“文化稀释”问题,随着企业规模扩大,项目分布广泛,新员工、协作队伍占比大幅提升,很多人对一航文化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不清楚具体如何在岗位中践行。比如部分年轻施工员知道“质量至上”,却不明确所在工序的质量标准;有些协作人员不了解一航安全文化要求,导致文化传播出现“上热下冷”的温差。其次是“思维适配”难题,传统一航文化中“重技术、重履约”的特质深入人心,但随着企业向多元化、高质量发展转型,对“成本管控、商性思维”的需求日益迫切,部分团队曾出现“为追求工艺完美忽略成本”的情况,反映出传统思维与转型需求的碰撞。 此外,代际差异带来的文化认同问题也不容忽视。90后、00后已成为项目一线主力,他们反感“说教式”文化灌输,更在意个人价值实现与工作体验。传统的文化培训、局史宣讲参与度不高,但换成趣味活动、实践分享,积极性明显提升。同时,项目考核与文化践行的“短期矛盾”时有发生,比如坚守质量标准可能影响工期,投入资源培养新人可能暂时降低效率,这些现实困境容易让文化倡导流于形式。还有创新与风险的平衡难题,建筑行业强调安全合规,而创新往往需要“试错空间”,部分团队因担心风险而不敢尝试新工艺、新方法,这些挑战都需要通过文化落地方式的优化来破解。 实践探索:源于一线 用于一线 (一)以实践为载体,让文化传承“接地气” 文化传承不能脱离项目实际,必须与履约攻坚、团队建设深度绑定。在重点工程推进中,我们通过“工地故事会”、“先锋讲堂”等形式,让参与过重大工程的老员工分享奋斗经历,对比当前项目面临的挑战,比如在面对恶劣天气施工时,邀请前辈讲述过往“战严寒、抢工期”的故事,激发团队斗志,最终提前完成主线关键工序施工。同时,将“竞优文化”转化为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围绕项目核心目标(如通车、创优),划分责任区、组建攻坚小组,开展专项行动。竞赛指标不局限于进度,还涵盖安全、成本、创新等维度,比如在路面施工中,通过“比工艺优化、比成本控制、比质量达标”,既实现质量合格率100%,又通过技术优化降低材料消耗,让文化真正服务于项目履约目标。 (二)以创新为抓手,让文化内涵“焕新颜” 文化创新要紧扣技术发展与员工需求,在核心内涵不变的前提下,丰富表现形式与实践场景。技术创新是一航文化“敢为人先”的直接体现,我们在桥梁施工中,优化传统成孔工艺,采用更高效的施工方法,不仅缩短工期,还提升工程质量;针对特殊地质条件,创新土壤改良方案,实现降本与环保双赢。同时,用数字化手段升级文化传播与管理,开发“项目文化数字看板”,实时展示施工进度、安全隐患整改率、创新成果,让“执行文化”可视化;力争二次创效,搭建网格化成本管控机制,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细化,强化“一切成本皆可控”的创效意识。 针对年轻员工特点,创新文化载体形式,开展“工地Vlog大赛”,鼓励员工用镜头记录工作中的履约故事、身边榜样,优秀作品通过内部平台推送,引发广泛共鸣;利用施工间歇组织“文化知识闯关”活动,将局史、文化理念融入趣味答题,提升参与度。在“青蓝工程”中,加入“文化传承”要求,为新员工配备导师,不仅传授技术与管理经验,还定期分享一航精神故事,帮助年轻人理解“奉献”与“成长”的内在联系,增强文化认同感。 (三)以责任为导向,让文化价值“显担当” 在项目实践中,注重将文化践行与风险防控、社会责任结合,拓展文化内涵的时代价值。针对施工区域的环保要求,我们将“绿色建造”纳入文化实践,采用低噪声设备、设置扬尘监测装置,施工后及时恢复周边环境,实现环保零违规;建立舆情快速响应机制,对质量、环保等敏感话题,确保第一时间启动应对预案,守住品牌形象。同时,通过“路地共建”延伸文化影响力,与当地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交流活动,“青年突击队”在节假日交通疏导等方面的“暖心施工”公益活动,既赢得地方支持,又彰显“协同共赢”的文化理念。 推动提升:一航文化在基层长效落地 (一)推动文化理念“通俗化转化” 让基层“听得懂、做得到” 一航文化的核心内涵需要用“工地语言”转译,才能更好地被一线接受。建议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如公路、房建、水工)和岗位(如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编制《岗位文化践行手册》,明确各岗位践行文化的具体标准,比如将“干一流的”转化为具体工序的质量指标,将“安全文化”转化为每日风险排查、班前喊话的操作要求。文化活动要贴合施工节奏,利用冬季停工、雨天间歇期开展培训,在项目关键节点(如工程贯通、竣工)举办庆功会,同步表彰“文化践行标兵”,让员工在实践中感受文化、认同文化。 (二)推动文化实践“项目化转化” 让文化与生产“同频共振” 每个项目都有独特的目标与挑战,文化践行需“量体裁衣”。建议围绕项目核心任务(如工期目标、质量创优、成本控制),设计专项文化活动,将文化要求融入项目管理全流程,比如针对工期紧张的项目,开展“百日攻坚”行动,通过责任区划分、竞赛激励推动履约;针对改扩建项目,聚焦“交通保障、旧料利用”,将“创新文化”、“环保文化”转化为具体施工方案。同时,搭建“文化案例征集平台”,鼓励各项目报送一线员工的“小创新、小践行”事例,定期筛选优秀案例进行推广,让基层员工的努力被看见、被认可,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三)推动文化传承“机制化转化” 让落地“有保障、能长效” 文化建设需要制度支撑,才能避免流于形式。一方面,具体业务的实操,就是让职工理解文化、践行文化最好的载体,我们要放眼于从纵向渗透到横向覆盖的责任体系建设,抓好总工、安全总监、商务经理等关键少数,进一步细化其践行、宣贯、传承各业务系统文化的考核机制,让文化真正从业务中来再到业务中去;另一方面,强化考核激励,在项目考核中适当增设“文化建设指标”,涵盖活动参与率、员工满意度、案例输出数等可量化内容;对文化建设突出的项目,在评优中给予倾斜,个人文化践行表现与晋升、奖金挂钩,让“践行文化有收获、主动践行有动力”。此外,可以进一步探索信息化手段搭建“文化资源共享库”,上传优秀手册、方案,定期组织项目间交流,帮助基层少走弯路。 一航文化是企业80年发展的宝贵财富,传承好、创新好这一文化,是我们一线建设者的责任。未来,我们要继续以实践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让一航文化在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中不断焕发活力,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项目高品质建设的“核心动力”。 THE END素材:吉林G331公路改扩建项目部 编辑:史蔚然校核:修明霞本栏目由船舶分公司承办

吊车圈    吊车群

    吊车圈                         扫码加入千人吊车群


(责任编辑:吊车出租网)
下一篇:

【路讯网】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广州局拟中标云南项目

上一篇: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碧波之下筑长城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