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七局集团7月16日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
组织来自肯尼亚、毛里求斯、南非等
5个非洲国家的26名学员
走进中铁十七局南京江北新区
综合管廊运维项目体验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国方案”
图丨活动合影 走进项目监控大厅,LED屏幕上的风机、水泵、配电柜等运行数据实时流转,醒目的白、蓝、红三色标识,清晰区分着设备与管线的运行状态,运维人员通过智慧管控平台实时监测分析多达上百项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监控中心即刻向异常点最近的维护人员下达指令,第一时间响应处置。
图丨电子沙盘展示管廊建设情况
在温湿度探测器、裂缝仪、倾角仪等监测设备前,学员们驻足围观、频频提问。依托电子沙盘立体演示,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项目规划、建设及运维全周期创造的先进成果,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在项目运维中的创新应用,令学员们直观感受了“中国建造”的科技底色。
图|管廊内部参观 沿着整洁的廊道深入地下,廊内220千伏电力管线有序排布、自动化智慧系统平稳高效运行。通过在传统设备中加装智能配电系统,项目实现了对设备启停、运行状态等的远程操控。遍布廊内的数千个摄像头与传感器,每分每秒精准捕捉渗漏水、火灾等安全隐患,实现前端安全管控。
图|参观电力舱模型 “这不仅是一条管廊,更是未来智慧城市的缩影!”学员们纷纷表示,南京江北新区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经验,为非洲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样板和借鉴。通过中非友好合作持续深化,智能建造的“中国方案”必将进一步走进非洲、造福人民。
“数智赋能”诠释未来城市
图|南京江北新区综合管廊监控中心
中铁十七局一体化投资、建设、运营的南京市江北新区综合管廊,是全国高压电力缆线入廊最长的地下综合管廊。管廊全长约53公里,规划入廊电力、通信、给水、空调、雨水、燃气等管线,累计可释放土地资源千余亩,有效治愈 “马路拉链”“城市蜘蛛网”等大城市病。项目运维以来,先后承办各类观摩活动50余场次,接待数千名来宾观摩。
图|管廊电力电缆入廊
项目团队在国内率先建成并应用城市地下“智慧管网”,通过BIM、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及三维一体可视化等技术,将事件响应与处置时间由传统的30-40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平均每年减少电力、通信光缆中断事故超过30起,相关技术获评中国优秀专利奖、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建造竞赛一等奖等荣誉,有效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以“智能运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智慧驱动发展共享美好生活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