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点击上方「」可快速关注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的阳江,天空像块被粗暴撕开再仓促缝补的灰色幕布。清晨七点,三公司阳江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曲中宇正望着窗外被连根拔起的大树怔怔出神,市政府的紧急指令电话突然响起。
“金山路多条街道堵死,需要立即排险!”电话挂断,曲中宇抓起安全帽快步向门外走去。二十分钟后,三台挖掘机、十余名员工组成的抢险突击队已在院内集结完毕。老焊工鹿鸿斌最后一个跳上车,作业经验丰富的他,往工具箱里多塞了几副手套。
金山路的惨状比预想中的更刺目:碗口粗的树拦腰折断,横七竖八堵在路上,断裂的枝干张牙舞爪地纠缠在一起,一辆白色轿车被枝丫卡在路中央,车主攥着手机在路边急得转圈。
“先保主干道畅通。”市政府现场负责人指着地图,“切割组处理粗树干,搬运组清枝丫!”曲中宇点头回应,扭头冲队伍喊:“兄弟们,一定注意安全!”鹿鸿斌拎着油锯跳下车:“我带切割组,小王你们几个年轻人跟我来!”
油锯的轰鸣声撕裂了清晨的宁静。鹿鸿斌猫着腰,盯着两人合抱粗细的树干找切口,锯齿咬进木头,木屑像金色的雨点般溅起,很快在深蓝色工服上积了层“金霜”。突击队员分工合作,切割、搬运、检查锯链、清理碎石,配合得默契十足,清障工作有序推进。
正午时分,后勤组推着餐车赶到,大家围着树桩或蹲或坐。曲中宇瞥见鹿鸿斌摘手套时动作微僵,凑过去一看,老师傅右手虎口处磨出了个透亮的水泡。“鹿师傅太拼了,下午我们多扛点!”几个年轻人围上前来,为鹿鸿斌贴上创可贴,听他分享使用油锯的经验。
夕阳西下,应急照明灯亮了起来。清理近尾声时,一阵急刹车声传来——一辆小轿车在辅路被残留的树枝挡住。附近的四五名队员立刻围上前来,一人切割树木,几人合力搬运枝干,短短几分钟便打通了道路。司机探出头大喊:“谢谢兄弟们!”这声感谢落进众人耳朵,只觉得疲惫都减轻了大半。
经过三天连续奋战,30余条街巷的障碍已全部清完。突击队正待休整,9月30日清晨,阳江市实验中学的求助信息又传了过来。队员抵达时,校园里满目疮痍,教学楼前那棵半米粗的大树连根倒伏,裸露的根系像濒死巨人的手掌,死死抠着地面。
“先清倒伏树木,再分段运杂物!”曲中宇的话刚落,天空下起了太阳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安全帽上叮当作响。油锯的嘶吼再次划破水幕,木屑在风雨中飘散。刚切割到一半,暴雨骤然而至,汗水混着雨水顺着突击队员的脸颊往下淌,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
“一、二、三!”几个小伙子合力抬起一段湿滑的树干,在满是泥浆的地面上艰难前行。“各位师傅,先避一下雨,歇会儿喝口水吧!”几位提前返校的老师提着矿泉水跑过来,突击队员笑着摆手:“等会儿再休息,不能耽误孩子们返校!”老师们看着这群不肯停歇的人,默默把伞撑在他们头上,撑起了风雨中的一重屏障。
夜幕降临,校园主干道终于恢复畅通。路灯亮起,把突击队员们沾满泥泞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些沾满泥泞的身影,正默默缝补着城市被台风撕开的伤口,用最朴素的坚守,织就着风雨过后最温暖的图景。
素 材 | 《筑港报》
供 稿 | 林怀容(三公司)责 编 | 史蔚然校 核 | 曹瀚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