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上航在浙江省宁波市轨道交通6号线卖面桥站的施工现场,测量设备的光芒映照出上航人辛勤的汗水。“鲁工,这回全靠你这双‘巧手’咯!”技术员田立直起腰,冲着基坑边正在调试仪器的测量负责人鲁俊杰喊道。这番带有川渝地区口音的话语,与周遭钢筋与水泥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在工地上空奏响“夏日奋进曲”。
由宁波上航测绘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宁波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SG6107标段的测绘任务正有序进行。这支首次参与轨道交通测量的团队,在深基坑测量精度控制方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卖面桥地铁站具有地下二层岛式结构,其三个安全出入口和三组风亭的复杂附属结构,宛如一道立体几何难题,考验着测量团队的专业技能。
开工首月,测量团队就遇到了“拦路虎”。当基坑开挖至12米深度时,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数据开始出现高频误差。“深基坑环境下,测量仪器气泡每偏移半格,最终误差可能放大到厘米级。”田立指着跳动的测量屏解释道。鲁俊杰连夜召集团队,研究密密麻麻的基坑剖面图。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是传统测量方法在遇到复杂的地形条件时“水土不服”。
鲁俊杰带领团队在现场开展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经过试验发现,深基坑内设备抖动与空气折射是误差主因。“我们可以采用双水准仪配合钢卷尺的方法,在基坑上方和下方分别架设水准仪,实现同时观测,通过比测获得精确的高程数据。”在详细比对测量分析结果后,鲁俊杰提出建议。在这个方向指导下,团队逐一试验不同的测量方法,经过多次不同工况测试,不断优化测量流程,最终找到了能够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由于现场环境复杂,设备布置不易,鲁俊杰带领团队展开多次交流讨论。在双水准仪配合钢卷尺测量的基础上,再使用3次变换仪器高及换手复核,对基坑底部高程进行了精准测量,最终测量成果误差均在毫米级以内。“这样无需对现场进行大幅改造,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设备,还大大提高了测量效果,省下的费用都够我们买几台新仪器了。”队员的玩笑话里,藏着对创新测量方案的肯定。
在高精度测量保驾护航下,卖面桥站施工进度不断加快。每当暮色降临,测量队员们才收起仪器,擦干脸上汗水,边走边讨论着当天的测量数据。围墙外传来市民们兴奋的交谈声:“等地铁站通车了,去市里只要十几分钟。”“以后上班再也不怕早高峰堵车了。”……这些充满期待的话语,与测量仪的光束一同,照亮了这座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之路。
来 源:中交水利公司内 容:王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