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技术中心伶仃洋上,深中大桥钢箱梁悬索如长虹卧波,以1666米的全离岸跨度标定世界坐标;长江之畔,常泰大桥主跨1208米的身姿如飞虹凌虚,将公铁两用斜拉桥的世界纪录重新书写。这些超级工程的钢铁脉络里,深深镌刻着二航局以科技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的硬核实力。
深中大桥 从桥梁建造核心技术艰难突破,到智能建造“灯塔范式”,二航局积极向全球输出中国建造方案。截至目前,二航局累计承建300余座有影响力的跨江、跨海、跨高山峡谷特大桥,包含4座世界十大跨径斜拉桥、5座世界十大跨径悬索桥、6座世界十大跨海大桥。这些成果成为二航局践行中交集团“五全四大五型”战略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创新转型的标杆实践。连续三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行动”标杆企业称号,连续六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所属技术中心在174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位居第三、建筑行业第一,所属3家公司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航局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的壮阔画卷中书写硬核担当。
01锚定创新目标,以“争科技领先”铸就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二航局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的嘱托,以“争科技领先,创管理一流”的企业精神为引领,锚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智能建造与重大装备领域实现多项突破。
“揭榜挂帅”攻坚,激活智能建造新动能。
2021年11月,二航局成功揭榜中交集团首个“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历经近4年攻关,成功攻克36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混凝土云工厂、钢筋云工厂、桥梁构件云工厂及数字建造等云平台。系统创新了一体化筑塔机、一体化架桥机、智能塔吊等系列装备,已在近400个项目中实现规模化应用,构建起桥梁工业化智能建造的“灯塔范式”,推动行业从传统施工向智能制造跨越式升级,为智能建造领域注入了澎湃新动能。
核心部件突围,打破海工装备“卡脖子”困局。
二航局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联合油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科研院校,牵头研发的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于2024年10月成功下线,实现了超大型打桩船主油缸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与自主可控,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这一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大型海工特种装备制造能力,对实现海工机械整机全面国产化并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具有重大意义。该成果已在世界最大150米桩架打桩船“二航长青”轮应用,助力其在海洋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50米打桩船“二航长青”轮
大装备集群,锻造工程建设“利器”。
二航局积极践行中交集团“五全四大五型”战略,系统谋划、全力塑造“大装备”研发制造支撑与综合服务优势。成功研制2000吨级桥面吊机,提升了大型桥梁建设的吊装能力;研制5500吨双臂架起重船“二航卓越”轮,奠定超大型海上结构安装的领先水平;研发出世界首套超高混凝土桥塔工业化智能建造成套装备,将传统高空作业模式转变为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方式。
5500吨双臂架起重船“二航卓越”轮
这些核心装备已成为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厦金大桥、燕矶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的关键“利器”,推动桥梁智能建造继续跨越山海,畅达交通。
02紧扣国家战略,以超级工程践行交通强国使命
立足中交集团“五全四大五型”战略,二航局将创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技术突破回应时代命题,在重大工程中彰显中国建造实力。
“全交通+大产业”,驱动工程品质升级。
二航局参建的深中大桥全长282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技术团队坚守创新初心,以科技力量护航项目高质量推进;常泰长江大桥全长10.03公里,同步承载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种过江方式,建设过程中创下多项“第一”与“之最”;平陆运河马道枢纽作为运河第一梯级枢纽,全长超4000米,输水廊道最大截面面积达85.85平方米,是当前世界最大在建内河省水船闸,其建设标准与技术突破为行业树立新标杆。
常泰长江大桥“全数字+大装备”,挺起大国重器“脊梁”。
针对270米超高桥塔,研发应用国内首台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将高空施工现场巧妙打造为“竖向移动工厂”,集钢筋部品安装、混凝土布料、振捣、养护、智能监控等于一体,实现塔柱日施工1.2米,减少60%高空作业人员并降低安全风险。面对台风多发、昼夜温差大等复杂条件下的索股架设难题,自主研发索股抑振装置、超长索股无人跟随架设技术,实现索股架设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面对世界在建最大水中钢沉井,研发智能气举、气水混合冲射水下定点取土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推出沉井智能取土下沉工艺,解决了江底黏土层、砂质胶结层和盲区破土难题,刷新了粉质黏土层大型沉井下沉最快纪录。针对主跨为1208米的世界最大跨径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导研发了全球最大吨位桥面吊机,集可视化、智能调位、自动换轨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高精度智能化架设。针对388米主跨的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研发3万吨级调位控制系统,通过518个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预警施工,实现在120多米高空合龙误差小于2毫米。
QMD-2000桥面吊机“全绿色+低碳建造”,绘就可持续发展蓝图。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2号坡高达188米,坡体以强风化泥岩、砂岩为主,遇水易软化,技术团队研发出国内首创的内河多级高边坡高精度开挖施工智能测控关键技术,用精准“刀法”在山体切出平顺截面,开挖后自动比对实际与虚拟设计坡面,实现单元坡面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小于5厘米。针对上下闸首结构复杂,狭窄空间内多台套设备立体交叉作业难题,通过混凝土云工厂和钢筋云工厂,实现了厂场一体化的智能建造,形成了复杂输水廊道省水船闸高品质建造技术,研发专用混凝土罐车、高频群振动器等先进设备,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创造了单日浇筑预冷混凝土超16000立方米,刷新同类型单日浇筑量世界纪录。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 从伶仃洋到北部湾,二航局始终以智能建造技术为刃,在重大工程中镌刻“二航精度”,铸就交通强国的科技脊梁。
03产学协同,构建良好创新发展生态
二航局将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置于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国家及行业发展导向,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携手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建强创新平台,打造技术研发创新中枢。
共建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桥梁智能建造实验室、长大桥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建养联合实验室,获批桥梁智能建造国家标准验证点、湖北省桥梁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打造桥梁智能建造研发高地。揭牌成立林鸣院士工作室,聚焦海洋工程水动力数值仿真、建造技术及重大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武汉阳逻建有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建筑企业智能建造综合实验基地。
长大桥国重智能建养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整合创新资源,织密产学协同创新网络。
成立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智能建造分会,整合该领域90余家科技领先单位,共同推动桥梁现代产业全面创新、全面发展。揭牌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分会,开展UHPC产品性能、制备、应用研究、标准制定和推广宣传等重点工作。牵头组建中交集团桥梁创新联合体,与18个院士团队、3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了开放共赢的创新生态。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智能建造分会成立
强化高端策源,构筑行业发展创新高地。
作为集团内主要参与单位建设基础设施绿色低碳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并通过国资委认定,在绿色设计、绿色建造、低碳运维、环保及绿色材料利用、交通设施与能源融合五大子领域持续攻关。从深中大桥45天成岛的围堰技术突破,到常泰大桥毫米级精度的空中合龙,从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的国产化,到智能建造云平台的规模化应用,二航局以科技创新为笔,在江河湖海间书写着“中国建造”的进阶篇章。
中交二航局武汉阳逻实验基地
面向未来,二航局将继续锚定科技自立自强,紧扣国家战略与中交集团“五全四大五型”战略,以产学研用协同生态为基,在智能建造、海工装备、绿色低碳领域持续突破。从攻克“卡脖子”技术到输出行业标准,从培育新质生产力到引领全球基建创新,二航局将以更多“超级桥梁”为纽带,让“二航智造”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硬核名片,为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2025来源:中交二航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