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局二公司1945-- 2025翻开被岁月尘封的珍贵记忆
挖掘一航人共同的历史财富
本期《筑港钩沉》栏目
让我们走进石臼港煤码头工程
探寻一航局首个鲁班奖背后的故事
石臼港煤码头工程是为服务山东兖州和晋东南地区煤炭外运需求而兴建的一座10万吨级煤炭码头,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石臼镇,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当时我国最大煤炭码头。
公司负责项目水工施工部分,于1980年三季度开工,主要
施工内容包括南北护岸、引堤、栈桥、转向平台、煤码头、港作船码头以及防波堤。
当时水工工程地处外海,无任何防护设施,国内尚无经验借鉴,工程队面临着多向高频波浪、台风、潮涨潮落、深水作业等多种难题,为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筑港先辈发挥智慧,通力合作,面对工期紧的现实情况,在边设计边施工的条件下完成了整个水工工程的施工任务。
石臼港 水工施工内容中栈桥基墩和煤码头主体采用大型钢筋混凝土沉箱结构,28个重1630吨至2733吨的大型沉箱均需自制,由于工地场地狭窄,基岩露头较高,不易修建相应规模的沉箱下水滑道,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沉箱预制任务成为工程进度的关键。
经过多方研究对比,筑港人在国内第一次使用以浮坞坐底运载沉箱下水的沉箱预制场,浮坞举力3300吨,可以使3000吨以内、直径18米的圆形沉箱或相应的矩形沉箱下水,沉箱预制场于1982年第三季度投产,完全满足施工需要,加快了项目完工的步伐。
石臼港建设工人在海上作业
在石臼港煤码头建设过程中,公司管理重心一度由青岛市转移到石臼港施工现场,许多现代化施工船舶、机械先后到场投入使用,并且都为一航局新增重型施工设备。1983年,石臼港建设工地的施工队伍达到了1100余人,另有临时工近600人,人力物力并济,共同将施工速度提到极致。
石臼港工程指挥部7名女职工合照
到1984年11月,水工工程主体交付设备安装,1985年10月全部完工,历时5年,海上作业441.5天,实现了高效高速完工。
1986年5月9日,石臼港煤码头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工程质量总评优良,1985年被交通部评为优质工程,1989年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和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金像奖。
素 材 | 中交一航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