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航点击上方「」可快速关注 “这路,扎实!灿宇这小伙儿,真‘中’!”城建公司郑州地区项目灵润路施工现场,一句来自业主的夸赞让施工员李灿宇腼腆地笑了笑。
2022年大学毕业至今,李灿宇扎根项目一线已有三年。时光褪去了他初时的稚嫩,不变的是敦厚外表下洋溢的青春干劲。还记得初次参与市政道路郑上路建设时,他在现场老师傅们眼中就如一个“新兵蛋子”,很多施工指令往往下发后便沉没无息。“经验老到”的工人们各自埋头忙碌,仿佛根本没听见这个年轻人说了什么。李灿宇站在机械旁,渺小的身影被巨大的轰鸣声淹没。
现场的挫败感一度使本就内向的李灿宇陷入了迷茫,他执拗地将自己锁进图纸与施工方案的世界里独自摸索。生产经理刘明看在眼里:“灿宇,想干好施工,就不能脱离现场。”一次午休,刘明语重心长地与他谈心,话语中满是过来人的期许,“我当初也怕犯错,但后来跑现场多了,回头再看,困难也就不算什么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刘明的鼓励点燃了李灿宇的斗志。他不再退缩,转而积极奔走在工地一线。白天,他虚心向施工员和协作队伍请教技术,将过来人总结出的经验一点一滴化作自己的积累。原本笨拙的沟通协调方式,也在一次次的请教与磨合中,悄然磨平了棱角。当夜幕降临,项目办公室便成了他的成长港湾,他在夜读中不断从道路施工规范与方案中学习知识,汲取营养。
几个月“白加黑”的坚持,悄然滋养出专业的力量。“老冯,郑上路东段南侧水稳层局部不平整,会直接影响路面平整度和行车安全,需要二次铣刨。”当李灿宇再次清晰指出施工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时,工人师傅们的眼神里第一次流露出认同。无需声嘶力竭,指令便能落地生根。
更可贵的是,这段经历也令他逐渐摸索出自己的市政施工“小窍门”。翻开他随身携带的施工图纸,一条条密集的荧光色标记排列其上。“完成一道工序,添加一条标注”,这看似朴素的习惯,已然成为他把握市政工程节奏的无声技巧。
“灿宇,你可以出师了。”随着郑上路进入收尾阶段,刘明笑着对李灿宇道,“不过现在又有新的任务要交给你。”原来,项目另一个工程灵润路已进入最关键的施工阶段,得益于李灿宇扎实的功底,项目部放心地将独立负责灵润路西段施工推进的重任,交到了他的肩上。
酷暑如炉,李灿宇的身影继续在新的道路上扎根,从晨曦微露到暮色四合,施工节奏被他梳理得井井有条,人员、机械调配在忙碌中依旧流畅。在他与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灵润路黝黑的路面一寸寸向前延伸,原定工期也加速推进,具备了提前通车条件。
夕阳熔金,将他的身影在崭新的路面上拉得很长,仿佛丈量着他三载的蜕变与成长。
素 材 | 城建公司 供 稿 | 王奇帅
责 编 | 黄 宁
校 核 | 潘祚声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