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大桥局九公司8月22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清花高速北江特大桥6号墩主梁完成13号块浇筑
主梁累计施工长度突破600米大关
取得又一阶段性的成果
建设中的北江特大桥 清花高速全长54公里,是广东又一条纵向的高速公路通道。项目土建工程施工分10个标段,北江特大桥大部分位于中铁大桥局TJ3标段。该标段包括北江特大桥4至8号墩(4至6号为主塔墩)、东引桥1至28号墩、国道107跨线特大桥共3座桥梁,以及TJ3标、TJ4标、TJ5标共2682片预制梁的供应。
北江特大桥主桥为四主塔双索面半漂浮体系混凝土梁斜拉桥,主桥全长1440米,三主跨360米。它犹如一条凌波缎带,串联起清远的山水与繁华。
清远清新至广州花都高速公路北江特大桥效果图
北江,这条连接中原与岭南的“文明纽带”,曾载着众多唐宋文人泛舟而至广东清远,留下“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动人诗句。
历史悠久的清远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清远遭遇北江洪水,一位青年为救被困梧桐树上的小凤凰牺牲。母凤凰感念恩情,伏身化为“桥”,驮着灾民踏背逃生,最终力竭而亡。
自此,清远有了“凤城”之名,凤凰神鸟也成为其城市象征与文化符号。
2021年12月31日,清远清新至广州花都高速公路动员大会在清远召开。作为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跨越北江的大桥以“凤凰展翅”为设计主题惊艳亮相,为清远的凤凰文化再添生动注脚。
建“丰碑桥”
力与美交融出精品工程
行走于北江大堤,远远眺望,4座造型灵动、特征鲜明的塔柱初成规模,依次矗立于北江之上,粼粼波光倒映岭南风韵。
建设中的北江特大桥在这看得见的匠心背后,隐藏着看不见的施工挑战。
大桥地质条件复杂,溶洞多。TJ3标共285根桩基,有211根涉及溶洞。4号主墩存在大型开口溶洞,最大溶腔高21.2米;6号主墩位于北江次级断裂带,21根桩涉及溶洞,最大溶腔高11.6米。
“溶洞处理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塌孔。”项目部总工路灵伟说,桩基施工初期,技术人员轮流值守工地,24小时监控,并会同专家反复研讨,最终采取“一桩一方案”策略,通过预注浆、灌注混凝土、抛填片石黏土等措施,筑牢桥塔“根基”。
基础难题甫定,地上挑战接踵而至。
汲取“凤凰入江救民”的典故灵感,北江特大桥以“凤凰展翅”为设计主题,将凤凰羽翼的层叠弧形曲线融入主塔造型。主塔共4座,中铁大桥局承建其中3座,最大塔高约148米,采用C55混凝土,浇筑总量约5万立方米。
2024年12月25日,北江特大桥首个主塔封顶
主塔造型美轮美奂,却给施工出了不小难题。
“直线型桥塔最容易施工。”路灵伟坦言,“而北江特大桥主塔呈先扩展后收缩的水滴形,塔柱倾斜角度持续变化,对线形与外观的控制精度要求极高。”
如何实现外观和质量要求?项目部采用全自动液压爬模提升工效与安全性,用数控弯弧机确保圆弧段钢筋尺寸加工质量,用钢筋部品化工艺提高绑扎质量和效率,开发专用的主塔截面测量APP软件降低误差,设置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防裂网片……一系列举措不仅高度还原了凤凰羽翼的流畅美感,又增强了桥塔的抗裂与抗震性能。
北江特大桥上横梁施工
不仅是桥塔颇具特色,主梁也造型别致。
主梁采用PK型混凝土箱梁结构,两侧设箱室,中间无底板,应用牵索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
主梁顶板宽达37.6米,单个箱室底板宽4米。因梁面宽,混凝土开裂与线形控制成为难点。
针对PK箱梁各节段易开裂区域,项目部开展了添加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的试验,明确不同纤维种类及添加量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同时,深入分析龄期差、合龙顺序、挂篮挂索分次张拉及预应力张拉龄期对结构受力的作用,持续优化PK箱梁施工工艺,提升大截面箱梁的裂缝控制水平,从而整体增强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月22日,清花高速北江特大桥4号索塔主梁0号块浇筑完成
直面问题,破解难题。在一次次的攻坚克难中,工程建设得以稳步有序推进。这不仅是技术工艺的胜利,更是对清远“凤城”文脉的续写。
“建一座大桥,树一座丰碑”。如今,主塔巍然屹立,主梁如虹伸展,每一寸混凝土的浇筑、每一道索缆的张拉,都凝结着建设者对精品的执着。承载大湾区发展滚滚车轮,北江特大桥必将成为一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丰碑。
建安全桥
穿透式管理织密防护网
清花高速跨越北江,北江特大桥不仅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安全管控的重中之重。
项目部严格遵循中铁大桥局安全穿透式管理要求,将安全管理理念、意识、方法、措施等穿透传递到施工作业层,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
步入工地,机器轰鸣,秩序井然。只见各处临边区域都安装了稳固的防护栏杆,“请勿靠近”的标识格外醒目,标准化防护设施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
在监控室内,操作员轻点鼠标,塔吊、龙门吊、电梯、挂篮等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尽收眼底。
梁场信息化平台可监测环境
依靠智能信息化手段这只“天眼”,实现了对特种设备的不间断监控:一旦超限重、超限高即自动报警;限位器超规值即触发警示。“靠人盯控难免疏漏,智能系统能24小时分担管控的压力。”项目安全总监肖翰文表示。
智能管理平台人是安全管理的核心。
项目部实行全员实名制管理,每个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帽上都贴着专属二维码标签,方便核查信息;新老员工佩戴不同颜色安全帽,对新进场人员实行“重点关照”。
作业人员佩戴贴着专属二维码的安全帽正在检查主桥斜拉索
产业工人培训中心内,虚实结合的安全体验课强化安全意识;每日班前十分钟安全讲话雷打不动。项目经理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亲自组织技术交底,施工现场跟班作业。
除了以上常规动作,应急管理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项目部编制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及应急管理人员职责。开工至今,共开展10次应急演练,验证全员的快速反应及协调作战能力。
去年11月30日,项目部模拟运沙船撞击施工平台的险情。救援组通过水上救援工作船和空中无人机相结合的搜救方式,仅用30分钟就将5名“落水人员”成功救起。
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据了解,项目部在各施工工点,以及每名工人安全帽内都张贴了突发事件联系人电话,确保突发状况时能迅速联络。
时值汛期,防汛工作异常关键。项目部制定汛期“三班倒”值班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与领导带班制度,值班时段覆盖全天。
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蔓延,项目驻地及工地近江,植被茂密、卫生死角多,利于蚊虫滋生。项目部于7月27日月度安全例会上专题部署防疫工作,7月30日上午即组织驻地、工地大清扫,并持续保持每三天一次的大清扫和消杀频率,降低感染风险。
“安全之道,贵在预防,重在关口前移。”站在主梁上,肖翰文表达了他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单部门或一个人的事情,每位领导、每个部门、每名员工都有其对应的安全生产职责。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筑牢安全的生命线。”
建绿色桥
微创新点亮生态底色 碧水清波,涟漪阵阵。北江水质清澈,曾以“冽江”为名,有“澄碧源之见底,耸翠壁之临危”之誉。北江特大桥位于北江山塘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下游约1.1公里,距离山塘取水口约2.8公里,施工环保要求极高。
为了守护北江的青山绿水,保障清远市民用水安全,大桥建设者将绿色环保理念深植施工全过程,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建设中的北江特大桥 眼下,大桥主梁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悬臂浇筑施工,每一方混凝土都由泵管从地面泵送到桥面。随着主梁不断延伸,泵管也越接越长,管内残余不少混凝土。
“这些残余混凝土不能流落到水体里,必须清理到地面。”肖翰文介绍,项目部实行三步法操作,先水洗一遍泵管,再塞棉絮、泡沫球等物体,用空压机将残余混凝土“冲”到地面罐车,然后把泵管再水洗一次。
“泵管太长了,普通的水洗无法洗干净,必须用空压机加大压力清洗才行。”肖翰文解释,收集的废弃混凝土还可以循环利用。
工作中的雾炮机 此外,现场还接入直立式事故应急池,池内设隔油墙,桥面的水经事故池隔油后排入桥下水沟,引至地方沟渠排出;每个墩身平台附近设置了拦油带,阻拦可能漏出的油污;梁场内还搭建集水槽,养护梁体的水可以通过集水槽进行循环利用;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垃圾也进行妥善处理……
项目梁场点滴入微的小举措,构建起绿色施工的大防护。
在保证工程建设的同时,项目部还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发挥施工单位优势,用实际行动助力清远美丽环境建设。
每周三,项目部全员对施工区域、项目部驻地及邻近村落开展义务清扫。每名员工都有责任田,完成大扫除后再上岗。这项举措不仅有利于灭蚊防疫,营造讲卫生、爱环境的良好氛围,更彰显了建筑央企的责任担当,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
建设中的北江特大桥 北江水流缓缓,不言不语,它从亘古走来,滋养哺育了清远乃至广东人民,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未来的北江特大桥必将继续掀开湾区发展变革的时代画卷,引领岭南人民振翅如凤,飞向更高远的未来。
编 辑:杨凝文 字:周威 侯雪青 杨凝 孙润泽 图 片:项目部提供审 核:叶梦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