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红旗招展,奋战正酣。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河流域,一场与风沙竞速、与时间赛跑的生态攻坚战役正在推进。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三北”工程2025年都兰县香日德河流域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标段二工地上,机械轰鸣、人声交织,800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以实干为墨,在这片沙海中绘就生态画卷。
▲项目治沙施工现场 “柴达木的秋天短得像阵风,土壤一旦封冻,沙障铺设就彻底没法推进了。现在多干一天,明年风沙就能少一分!”项目负责人
宋雷伫立沙丘之上,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语气里满是对工期的紧迫感。作为
“三北”工程六期的关键节点项目,该工程肩负着遏制香日德河流域荒漠化扩张、筑牢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而秋季正是固沙工程的“黄金窗口期”,一旦错过,全年生态修复成效将直接受影响。
为牢牢抓住这一关键期,双节期间
,项目 800余名建设者全员在岗,40多台(套)抓草车、运输车、压实机等机械设备轮番作业,构建起“多点开花、分段攻坚、全域推进”的作战格局。现场6支施工队伍各守阵地,每支队伍百余人迎着晨曦开工、伴着暮色收工,用高效协作抢赶进度。据统计,目前项目日均完成稻草方格施工约1000亩,这一进度为10月底完成主体工程筑牢了根基
。金色的稻草方格如同巨型生态网,在沙海中持续铺展,成为阻挡风沙的
“第一道防线”。▲为便于搬迁搭建的临时住宿营地
“大干快上决不能‘野蛮施工’,生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比什么都重要!”双节首日,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便启动“节日专项巡查”行动:由项目负责人带队,3个巡查组分别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区、员工生活区开展全方位排查。在机械作业区,巡查人员逐个检查设备制动系统、液压装置,反复叮嘱操作人员规范作业;在草方格铺设现场,他们俯身测量尺寸是否符合1米×1米、2米×2米的设计标准,查看稻草埋深是否达到15
~20厘米的固沙要求。 “越是抢工期,越要瞪大眼睛抓安全、保质量”,这句话成为巡查中反复强调的核心,从施工人员劳保穿戴是否规范,到临时用电是否合规,再到生活区防火措施是否到位,
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对生态工程的敬畏,为项目推进筑起
“安全+质量”双保险。
▲施工现场在这片海拔 3000多米的高原上,建设者们不仅要与工期赛跑,还要克服缺氧、干燥、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挑战。22岁的技术员黄江康、26岁的技术员张根壮是项目上最年轻的力量之一,双节期间主动扛起现场质量管理重任,每天在工地往返巡查约15公里;还有十余年经验的老技术员、刚走出校园的95后与00后,他们以青春汗水守护着这片土地。“今年中秋没能回家陪爸妈,但看着沙丘上的草方格一天天多起来,就像看到绿色希望在生长”,黄江康的心声,道出了所有坚守者的共同感受。
为让建设者们在坚守中感受到节日温暖,项目部同步开展
“双节暖人心”活动,为大家送上月饼、水果与保暖物资。“能参与这么重要的生态工程,看着荒漠慢慢变成‘绿色屏障’,这是我们送给祖国最好的节日礼物!”有着二十多年工龄的老建设者
胡世文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他们的身影与金色草方格交织,成为香日德河畔最动人的风景线。
▲将稻草压入沙中制成草方格沙障
“10月底前,必须完成13598亩1米×1米稻草方格、32100亩2米×2米稻草方格铺设,以及5.6万米高立式HDPE固沙网、4.7万米金属网围栏施工任务!”这是项目立下的“军令状”,更是全体建设者的共同目标。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将有效遏制香日德河流域流沙移动,提升区域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与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仅为柴达木盆地荒漠化治理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样板,也将为我国
“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注入坚实的“铁建力量”。